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潍坊东明教育集团“3+N”破解拥堵难题 信息快递 饱含利农情怀的“果树院士” 烟台大学智慧校园与信息化建设“开上高速” “能为他人尽一点力是我们的责任” 图片新闻 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和教学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滨州市沾化区大高镇铲头李小学

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和教学

本报讯(通讯员 韦良时)滨州市沾化区大高镇的铲头李小学仅有4个年级,常年就读的学生仅有百余人。这样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却在校长和教师们的努力下,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方面做出了富有特色的实践探索,将传统文化与学校课程教学、学生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

为了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校园,该校多次组织教师到滨州祥瑞祥公司学习文化创建,到曲阜学习儒家文化精髓,建立微信“国学群”,每周召开教师学习传统文化交流会,逐渐摸索开发出了一套传统文化育人“课程套餐”。

该校每周设一节传统文化课,由语文教师精选适合小学生阅读和学习的国学经典和传统美德故事,将经典诵、读、讲、写融入课堂教学,发挥了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每天上午第三节课,全体教师集体诵读,晨诵和下午课前30分钟为学生集体诵读时间。学校广播分时段播放国学经典,教师、学生及接送孩子的家长每天都能受到传统文化的润泽。从小学生必背古诗中精选80首,抄录到黑板上,由教师、学生推荐背诵“每日一诗”。

与经典诵读同时进行的还有礼仪教育。上学、放学的路上有路队礼仪,学生上学、放学、课间和参加活动都按规定路线行走,做到抬头走路、慢步轻声、面带微笑、昂首挺胸、精神饱满,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并鞠躬问好。上下学时间,家长在划定区域接送孩子。

上课有课堂礼仪。每次上、下课,师生互行鞠躬礼,学生喊年级口号。一年级的口号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二年级的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三年级的是“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四年级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校还教给学生一系列的常规礼仪,诸如尊师尊长礼仪、集会礼仪、交往礼仪、待客做客礼仪、问候礼仪、仪态仪表礼仪、餐桌礼仪、举止文明礼仪,等等。

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两次“孝道诚信友善”交流会,教师可在会上谈学习经典对自己言行、思想的影响,对比前后,剖析自己在对待父母、工作、同事、学生、家长方面的变化。班级举办“孝亲尊师诚信感恩”交流会,以主题班会形式每月召开一次。会上,学生们谈一谈学习经典的感悟,说一说看到的、听到的好人好事,讲一讲自己孝亲尊师、助人为乐的故事。开展“传统文化讲读”系列活动,包括师生经典诵读比赛、古诗词大会、红领巾读书节、传统美德故事和传统成语故事说讲比赛、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等。评选“德行好少年”“德行好老师”“德行好家长”,每学期评选两次,对评选出来的学生、教师、家长进行表扬、宣传,颁发荣誉证书。

德育的源头是生活,目的也是生活。教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最终目的还是让他们在生活中尊仪崇礼、学会做人。为此,该校十分注重让学生们在家庭生活、校外生活中养成文明好习惯。要求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洗手、洗脸、洗袜子、刷牙全都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扫地、拖地、擦桌子、洗菜、洗碗、倒垃圾,小事也会温暖家长;不会的事情学着做,洗衣服、做饭、点炉子、干农活,在实践中学会成长;向父母献孝心,给父母捶背、揉肩、剪指甲、洗脚、盛饭、端茶;向他人献爱心,帮邻居看孩子、照顾老人,等等。该校校长说:“我们培养的孩子,在校是好学生,在家是好少年。”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