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专版 少年强则国强 《条例》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提供了基本法律遵循 《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问答 随迁子女免费视力检测 搭建平台 人人健身

第3版:专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专版
03

少年强则国强

——写在《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诞生之际

□ 山东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 赵立辉

在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在新时代山东省第一部地方教育法规——《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诞生之际,我作为立法草案起草的参与者之一,有更多的喜悦和激动,也有自己的几点感受和体会。

一是立法成果来之不易。立法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凝聚着众多人的心血。自2014年《条例》立法项目启动,历时近5年。用时之长,也说明了立法之难,来之不易。回顾立法的过程,主要经历了初稿起草阶段、专家论证阶段、集中修改阶段、部门会签阶段、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阶段和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阶段。

作为具体承办部门,我厅对此高度重视。今年《条例》列入省人大常委会一类立法项目后,我厅将《条例》立法列入年度工作重点。作为奋进之笔,厅长办公会两次听取立法情况汇报,成立了以厅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立法推进小组,按照 “任务、组织、责任、时间”四落实的要求,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处室、责任人、工作时限,形成了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条例》的出台,得益于省委、省人大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凝聚着全厅上下和有关部门的努力和心血,来源于基层丰富实践的问题探索和经验总结。每一个条款背后都有不少鲜活的故事。

二是制定《条例》意义重大。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着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关系着国家的兴旺发达。“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顽强、富有生机活力,是一个民族生命力旺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毛主席1917年曾在文章中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体育锻炼是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条例》的颁布和施行,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意义。

三是实施《条例》恰逢其时。9月10日至11日,党中央召开了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把教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赋予了党的教育方针新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的首要问题,强调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当前,全国上下都在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条例》也贯彻体现了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实施好《条例》也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具体行动。

四是放手运动于法有据。《条例》聚焦学生体质健康的关键问题,从我省实际出发,立管用之法、可用之法、好用之法,体现了山东特色。

第一,这是一部“有高度的法规”。在立法中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体现宪法修正案的基本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立法目的写入总则第一条。落实中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要求,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条例》。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健康成长,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第二,这是一部“有温度的法规”。坚持立法为民理念,以学生为本,带着对人民群众、对孩子们的真情关爱立法,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从关心学生的吃饭入手。《条例》专门安排了学生膳食营养条款,规定“学校的举办者应当按照有关标准建设学校食堂,配齐相关设备”,推动学生食堂建设和集中用餐配送,让他们能喝上热水、吃上热饭,体现立法的温度。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原因。《条例》规定,小学生每天在校课堂学习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中学生不得超过8小时。学生家长应当培养子女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饮食卫生习惯,支持学生参加社会体育活动,保障子女的营养和睡眠。

第三,这是一部“有精度的法规”。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问题立法,立法解决问题,有的放矢,精准到位,确保相关制度设计合理可行。针对一些地方和学校为避免运动伤害事故,往往采取减少或取消体育活动、降低体育项目难度等无奈之举,《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制定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制度和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为学生办理校方责任保险。同时,提出学生在学校体育课、体育竞赛和课外活动中发生人身损害,学校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依照民事法律的规定不承担责任。最大限度为学校和体育教师“松绑”,使他们放下包袱,放开手脚,大胆组织开展体育活动,让学生们运动起来、锻炼起来、阳光起来、强健起来。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