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不轻言放弃 能创造奇迹 走近威海非遗,了解丝绸文化 创建灵动课堂 激发学生兴趣 如何构建生本高效语文课堂 生活化教育培育品学兼优学生 阅读教学中综合运用自主批注与小组合作

第6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6
【观点切磋】

创建灵动课堂 激发学生兴趣

□ 荣成市第二实验小学 邓菲

经过20多年教学改革和10多年课程改革的洗礼,各种教育理论和新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以及技术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为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灌输的容器”,教师也不再是“倒汤圆的茶壶”,而是更加注重创建灵动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与其他课堂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他课程教材的教学内容相对固定,知识点明确,并且随着学期和学年的不断升高,知识点层层递进,语文课堂则体现出更多的不确定性。比如认字环节,第一学年要求“会认多少,会写多少”,到了第二学年又要求“认多少,写多少”。这些字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是很大一部分有交叉性,给语文课堂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或者说灵活性。在灵动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的联系以及学生的临时需要,把下学期的内容灵活地调到现在讲,而把现在用得较少或与当前的生活学习没有太大联系的内容调到后面去。语文教材内容的不确定性催生了语文课堂的灵动性。因为不确定,更显其丰富;因为丰富,也更显其不确定性。

灵动课堂的生成离不开教师的灵活掌控。教师如何取舍教学内容、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如何处理课堂中的小事件,直接关乎灵动课堂的生成与否。“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教师需要这种魄力和果断。但是,这“一瓢饮”究竟取自哪儿呢?它取自课标,更取自教师,取自教师和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需要。灵动课堂需要教师做灵活的指路人,让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奇想”“奇思妙想”要比常规课堂多得多。这就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更多可能性。在灵动课堂上,尤其是语文课堂上,相对于完成课标规定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等。小学语文课是让学生像孩子一样生活的媒介。既然是媒介,那就应该有联通学生和世界的纽带,而不应武断地斩断学生和生活的联系。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就经常和学生们一起,或把课堂搬到田野上,或把课堂搬到小河边,或把课堂搬到夜空下……她觉得,在这样开放的环境里,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将所看、所听、所摸等实际感受与课堂上学到的相应的汉字、词语、句子等联系起来,进而达到“情动而辞发”的境界。

小学生正处在语言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时期,对很多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尚不能完全准确地表达或者描述出来,而在封闭课堂中的学生,其见闻自然比开放环境中的学生要缺乏得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达到“情动而辞发”的境界,必须调整好课标与教材、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和心态下去完成教师有意安排的教学内容。如此一来,教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还能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通过观察培养起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形成个体智慧。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