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精彩的海洋课程 让教学研究真正扎根课堂 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好生命底色 学习编程热背后的冷思考 深化教研 精准施教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第4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4
【教材教法】

让教学研究真正扎根课堂

□ 济南市泺新小学 陈桂珍

我走上讲台20多年了。20多年来,我在省、市、区执教过无数节评优课、公开课,帮助过本校、外校的许多教师为执教公开课和评优课备课、评课。无一例外,这些课都会试讲。有的教师上一节课要试讲十几遍,平行班级每个班的学生分两部分来试讲才够用。教案试讲一次,就得修订一次,每次修订都根据辅导教师的思路进行调整。改来改去,最后连自己的一点儿思想都没有了。执教教师在课堂上如同留声机,播放着已经不再新鲜的内容。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每一个问题都十拿九稳。课堂上,教师没有激情,学生没有生成。即便教师说出鼓励的话语,也缺少因学生灵感迸发而带来的惊喜和真诚。因为,这一切都在学生的预料之中。

一次,我在全区新教师培训会上执教《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尽管是借班上课,我依然坚持不试讲。我想呈现一个真实的课堂,做最真实的教研。上课前一天,我带领学生读了几遍课文,发下了预习卡,没有再进行其他的讲解和渗透。正是因为不一遍又一遍地浪费时间去试讲,不一遍又一遍地去“集体”备课,我才有更多的时间潜心钻研教材,查找资料,琢磨文本中的每一句话,也有更多的时间去预设学生思维的方向、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有效教学策略。我接到任务时,还有7天的准备时间。在这7天中的前5天,我都在研读教材,动笔圈画、精选、敲定训练点,思考问题的切入点,推敲朗读指导既省时又高效的指导方法。当整个课堂的教学环节都清清楚楚呈现在脑海中的时候,我感到成竹在胸了。第六天晚上,我开始根据构想的教学思路设计课件。第七天,我利用所有的空闲时间,对着课件,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试讲”,设想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精心组织课堂语言。在“试讲”的过程中,随时修订课件,完善教学流程。晚上,我默写下了教学简案。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查找的资料还是借鉴的名师课堂的妙招,都已经内化成了我自己的东西,融入了我个人的思考,成为我的再创造。

因为没有试讲,我在上课时注意力高度集中,用心倾听每名学生的发言,捕捉每一次发言中的智慧火花。由于不能够完全预知学生的思维动态,我的思维也是兴奋的,随着学生语言生成的课堂语言饱满生动,与学生的回答对接得自然和谐。教师不是表演,学生也不用作秀;课堂气氛张弛有度,学生学习特别投入,充满了浓厚的探索兴趣。那堂课格外成功,获得了听课教师们的一致好评。借班上课的学生也意犹未尽,下课后还追着我探讨“严监生其人其事”。

为什么现在很多评优课的效果都差不多,难以评定孰优孰劣?正是因为太多的试讲、过多的渗透让教案模式化,教师丧失了激情,失去了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密切关注,失去了随时敏锐捕捉生成点的机智和智慧,以致课堂成了教师展示个人才华的演练场。课堂的生命力在于师生的共同建构、彼此激活。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没有教师的倾情演绎,课堂就难以焕发出应有的生命张力。

上学期开学初,在学校开展的“人人一堂精品课”活动中,我执教了《江南》一课。这一次,我依然没试讲,上了一节常态课。那节课,我从“山”“水”的甲骨文字形引入,然后让学生根据甲骨文字形猜出“江”字,并讲解了“江”的本义,进而引出“江南”的准确概念。由“莲”字的字源,到“采莲”究竟采什么的探究,图文巧妙结合,使浓浓的文化味儿和江南美景融为一体。这节课,不仅学生听得很入迷,连听课的教师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所有的设计都来自我的思考,不是从网上“拿来”的,我也没有照搬名师的讲课模式,因此课堂充满了不可预知的欣喜。

教师要在最真实的课堂上发现、解决自己的问题。校本教研应该接地气,没有必要刻意去追求课堂教学的完美。教学本身就是遗憾的艺术,“花未全开月未圆”,正是因为不圆满,才具有让我们永恒追求的无限魅力。

真正的教学研究来自课堂,深深地扎根于课堂。学生即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全身心投入的学习状态,是创造课堂精彩的土壤。真正的教研不是研究怎样作秀,而是研究怎样把课堂变成学生的真实生活。真正的研究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生命的成长。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