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博览 寿光现代中学校园一角 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改革发力让艺考回归本位 法国: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 浙江:民办小学、初中原则上在审批区域内招生 河南中职校从875所撤并至414所 远离“小四眼”,大数据来支招 重庆潼南:潜心培育学生基本生存能力

第6版:教育博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博览
06
【观点透视】

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 杨建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领会其基本内涵、核心要义,对于新形势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时代价值。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高等教育需要认真领悟植根于实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深入挖掘温润而隽永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精神要旨,坚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守核心价值观之根。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旗帜,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鲜明回答了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思潮更加多元多样多变,各种观念相互交织碰撞影响,迫切需要主流价值观念的引领。要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根,就是要在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上下功夫,把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体系和精神追求,讲足说清,阐发透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深入人心,正确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要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下功夫,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之魂。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我们要在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阐发透彻,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爱国主义思想精髓。

要正确地讲清楚、阐释好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问题,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特别是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法治法纪教育过程中,探索研究各个教育教学层面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与实践价值,教育引导大学生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要充分把握好中国传统文化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等契机,充分利用博物馆、文化馆、烈士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平台,创新艺术表现形式和新媒体传播模式,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主题教育,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牢固树立国家意识、集体意识、英雄意识。

筑牢校园文化之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实现“体用互构”,才能把握核心价值观之根、爱国主义情怀之核,才能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就要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制度文化建设层面,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道德范式、规范体系、价值取向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融入大学制度文化建设,让其更加突出平等、公正,节制、克己,无私、勤勉,秩序、自由等文化价值。在物质文化建设层面,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增进校园文化建设历史积淀、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文化品位、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引领;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结合区域的发展特点、学校历史文化,有重点、有特色、有区分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在行为文化建设层面,要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活动,让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活动中感知、认可、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摘自2019年1月24日《光明日报》)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