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岁月 聆听绝唱
——怀念路遥
1992年11月17日,黄土高原开始飘雪的时节,路遥怀着无比眷恋的心情离开了他热情讴歌的世界,时年42岁。如今,路遥作品中的人物及其命运,依然牵动着成千上万读者的心。我们依然在热烈地缅怀路遥,无须任何官方的组织和倡议。
路遥去世的时候,我正在小县城的一所高中寒窗苦读,不知道路遥,也没读过他的作品。1994年,我考入大学,从小县城来到大城市,感觉自己像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纵身一跃终于看到了高远的蓝天。我和身边的同学一起,如饥似渴地读《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展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贫寒学子,《平凡的世界》中少平的求学经历让我感觉特别熟悉。贫穷是一堂艰辛的课程,我对贫穷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无奈。我流着泪读完《平凡的世界》,在一个个熟悉的场景中兴奋着、感动着。我把书中感人的段落都摘抄在笔记本上,那一个个普通人的形象,活生生的,有血有肉,他们的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都对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平凡的世界》成为我的“圣经”,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孙少平甚至成为我择偶的标准。那年冬天,当我得知年轻作家路遥因积劳成疾离开了他深爱的平凡世界时,我流泪了。那是我第一次为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的死痛苦不已。
读过《平凡的世界》后,我又读了能找到的路遥的其他作品,比如《人生》《惊心动魄的一幕》《在困难的日子里》《黄叶在秋风里飘落》等小说以及他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读他的《平凡的世界》,犹如倾听一曲生命的乐章,那些平凡的人对生活的热爱,使人既想流泪,又想歌唱;读他的《人生》,犹如凝视一幅厚重的画卷,沉重中蕴含着精彩,黯淡中酝酿着深刻;读他的《早晨从中午开始》,犹如与他的灵魂对话。通过这些文字,我知道了他的生活是怎样的艰辛,怎样的清贫,又是怎样的高贵!黄金白银造就不了辉煌灿烂的文学殿堂,歌舞升平、酒醉肴饱的作家很难写出震撼人心的伟大作品,只有饱尝人间艰辛、深知人民疾苦的作家才会写出铭刻于历史的文字。“生命从苦难开始,只有在苦难中才能诞生灵魂的歌声。”我终于读懂了路遥这句话的内涵,也终于读懂了平凡又伟大的路遥。
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甚嚣尘上,连一些三流歌星、三流写手都可以摆出一副博古通今的神态,坐到评委席上指点乾坤。倘若路遥先生还健在,最大的可能是他依然会处于寂寞而没有规律的简朴生活中,在方格稿纸或电脑键盘上耕耘。路遥的一生既是短暂的一生,也是苦难的一生,更是辉煌的一生。他以生命为代价,以血为墨著华章,为我们弹拨了一曲生命的绝唱。穿越岁月,让我们一起倾心聆听,以此作为对逝去的路遥先生永恒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