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高等教育 《乳娘》演进国家大剧院 山东科技大学:青年人才让科研更出彩 “学习强国”在山财大受追捧 考研,不能盲目 “改革先锋”张瑞敏到高校讲创新 一位海洋科技工作者的两个心愿

第4版:高等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高等教育
04
【高 教 时 评】

考研,不能盲目

□ 张学炬 李亚楠

自2月15日起,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陆续放榜。一时间,与考研成绩有关的话题占据了网络热搜榜。在逐年攀升的报考数据中,“考研热”是近年来舆论场上的老话题。或为躲避就业竞争,或为寻求学历镀金,抑或因为有名校情结,大学生选择考研的理由很多。有的人走上考研路,甚至仅仅因为毕业焦虑中的“随大流”。

一方面,“考研热”表明大学生不甘落后、积极上进,想为今后的发展储存更多的能量。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另一方面,它折射出大学生对未来的焦虑。大学生想用高学历来武装自己,以便为将来的就业赢得更多的机会。殊不知,学历并不是万能的,大学生不能把学历与好工作、好未来等同起来。因此,大学生要冷静,不能盲目考研。

考研并不是求知的唯一选择方式。“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求知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并非一次冲刺就可以成功的。即便获得高学历,也不是万能的。大学生参加工作后依然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否则就无法跟上时代前行的脚步。

考研也绝不是避开就业难题的“防空洞”。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残酷的就业竞争,即使考研成功了将来也要面对就业的现实。学历高一些,就业的路子可能会更宽一些,但并不一定一帆风顺。因此,当专业对口、有合适的岗位时,能就业的不妨先就业。至于学历,可以在工作中慢慢获取。

学历确实需要提升,但比学历更重要的是专业知识和能力。这是很多用人单位优先考虑的重要因素。学历不等同于能力,也不能当饭吃。不少高学历者之所以在面试环节屡屡败北,是因为他们的学历提升了,能力却未与之同步。一些高学历者尽管暂时谋得了好岗位,但这些岗位并不是“铁饭碗”。社会上,因能力不足而被淘汰者比比皆是。

大学生虽然是成年人了,但其心智并未完全成熟。因此,对于“考研热”,我们不能置之不理。教师和家长都要加强引导,给“考研热”降一降温,使之归于理性。

学校要把大学生考研和职业规划结合起来,引导他们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不能“为考研而考研”,更不能盲目跟风。当前,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成为很多高校的共识,但真正认真做的不多,开设相关课程的更是少之又少。尤其是对大学生考研,予以鼓励的多,进行引导的少。学生处于一种自发状态,不盲目才怪呢!不过,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职业规划教育不仅是高校的责任,也是中小学校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责任。

家长要做好孩子考研的向导。要根据孩子及家庭的实际状况,审时度势,为孩子的发展绘制出蓝图,并且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保驾护航。

总之,大学生考研不是不可以,而是要理性,不能随波逐流;要做自己的主人、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人。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