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行思”是每一位教育者应有的品格 人生与审美的合一  春 读书是最好的家风 教师书架 教师需要成长

第7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7

人生与审美的合一

——评《中国古典美学的生态智慧研究》

□ 孔帅

人类自古以来就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这一问题涉及人类的生存与永续发展,生态美学就诞生于人与自然产生激烈冲突与矛盾之际,其宗旨是构建一种生态整体主义的审美观念。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生态美学深受西方生态哲学的影响,是对西方近代以来“人类中心主义”哲学反思的理论成果。但生态意识和生态观念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早已孕育而生,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开始关注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化。从这一角度而言,深入研究中国古典美学所蕴含的生态美学思想意义重大。而卢政教授的《中国古典美学的生态智慧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年出版)正是国内第一部详细介绍和系统研究中国古典美学生态智慧的学术专著。正如著者所言:“从一定意义上讲,对中国古典美学生态智慧的挖掘、总结、研究乃至反思,可以说是对当代社会生态概念乃至生态美学研究的一种形上意义的开拓,也是对真实生命本原性的一种回归。”

该书结构体例宏大且严谨。不同于以往关于中国古典美学生态智慧的个案研究,作者全面系统地挖掘和透析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生态智慧。中国古典美学源远流长,美学资源极为丰富,因此,展示中国古代美学生态智慧的整体面貌并非易事。为此,著者独具匠心地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谋划整体结构:以中国古典生态美学的个案研究(思想家和文本)为点,以中国古典生态美学的发展历程为线,以中国古典生态美学的主要流派——儒、释、道三家为面,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既最大程度地还原了中国古典生态美学思想的全貌,又重点分析了中国古典美学生态智慧的独特性。

该书内容拒绝简单梳理,而是展开研究深入。以往美学史的撰写,或以时间为线,梳理每一时代的重要美学家的主要思想;或以某一主题为主线,把整个美学的发展过程串联起来。但该书作者并没有把中国古典美学的生态智慧写成以时间或某一主题为中心的美学史,而是在梳理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重点对中国古典生态美学的理论形态、言说方式、中西差异以及对当下美学的建构等问题继续进行深入挖掘。例如,在“言说方式”一章,作者把中国古典美学生态智慧的言说方式大致分为3类,即直觉感悟式、模糊多义式和浑然一体式。认为“同自然之妙有”“得意忘象”“境生象外”“神与物游”“澄怀味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中国古代美学观念表现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文化以及重体验、重心灵的美学建构路径。

该书还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现实意义。生态美学本来就是因生态问题而产生的。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美丽中国”战略的提出,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生态美学成为中国美学界的显学。作者深入发掘了中国古典美学所蕴含的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从美学角度对人的生存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作者还以研究中国古典美学的生态智慧为契机,推动中国当代美学体系的建构。面对新世纪中国文论、美学的“失语症”和充斥着西方话语的“强制阐释”,作者对中西生态智慧进行了比较,对中国古典美学生态智慧进行了现代阐释。例如,该书对“天地大美”与“育荒野之根”,“万物一体”与“生态环链”,“三才之道”与“绿色准则”,“参赞化育”与“诗意栖居”等中西生态智慧进行了详细对比和分析,发现了其共性和各自特点。

依笔者看来,生态美学所关注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生存境遇。而中国古典美学的生态智慧,不论是儒家的“仁者爱人”,还是道家的“道法自然”,追求的都是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己的和谐共生的关系。中国古典美学始终把人生境界和审美境界的高度融合与统一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精神境界。因此,中国古典美学的生态智慧是当代生态美学学科建构的重要思想资源,《中国古典美学的生态智慧研究》为我们深入挖掘这一资源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努力。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