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印发2019年工作要点 信心满满收获丰 重任在肩奋力行 我省2019年春季高考开考 我省2019年普通专升本考试结束 乡村振兴,教育帮扶 4+1 行动 新闻资讯 聚焦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教由大变强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心无旁骛干事业 聚精会神抓落实】

聚焦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教由大变强

——访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高磊

□ 本报记者 孙荣光

在2月14日召开的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着力发展教育事业,启动实施高校高质量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在近期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邓云锋对做好2019年教育工作提出了“十个聚焦”的要求,再次强调了要聚焦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求强”的重要节点上,高等教育如何“由大到强”,实现从“高原”向“高峰”的跨越?就此,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者)专访了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高磊。

记者:在我省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之际,如何看待“高教亟待实现‘由大到强’转变”这个命题?

高磊:改革开放40年,我省高等教育实现了“由小到大”的转变,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普及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新增普通高校10所,高校总量达到146所,居全国第三位。新增在校生82.39万人,总规模达到210.72万人(其中研究生9.19万人、普通本专科生201.53万人),位居全国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增长了15.95个百分点,达到51.35%,已经跻身全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第一阵营。

在前期我省召开的全省教育大会上,省委书记刘家义强调,山东要实现由大到强的战略性转变,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就必须加快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

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已是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求强”的迫切需要。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需要强大的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科技服务支撑;实现教育强省,必须补齐我省高等教育“大而不强”的短板。目前,高水平大学数量不多,高层次人才队伍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是山东高等教育不能回避的一个基本现实。可以说,山东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适应的矛盾比较突出。随着山东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如何构建面向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系统,实现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山东高等教育发展的内生需求。

国家“双一流”建设与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对山东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让山东高等教育迎来了“由大到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尽快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加快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基地、人才聚集高地、科技创新策源地的作用,从根本上提升高等教育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能力,从而推动山东经济实现持续性、永续性高质量发展。

记者:我省高等教育迫切需要“由大到强”,在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做了哪些具体工作?有何突破?

高磊:我省施行高教强省战略已久,高等教育也已步入“由大到强”转变的新阶段。为从根本上解决大而不强、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综合竞争力不高等问题,加快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于“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的目标要求,近年来,我们推出了多项举措,也取得了重要成效。

一是深入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2016年,我省率先启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确定了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7个方面、33条政策措施,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教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同时结合需求,又配套制定了15个具体领域的制度方案,基本搭建了我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政策框架。

二是持续优化教育结构,推进优质科教资源融合。不断深化科技与教育体制改革,推进科教、医教融合发展。推动山东省内燃机研究所整建制并入山东交通学院,推动山东省化工研究院整建制并入青岛科技大学,整合泰山医学院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组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整合齐鲁工业大学与山东省科学院组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近3年有23个本科专业实现了我省布点从无到有的突破;全省现有本科专业共346种,布点数3028个,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不断提高。

三是转变办学理念,提高高校办学活力和内生动力。引导高等院校办学理念逐步由“被动适应”向“主动服务”转变,提升办学活力和服务地方能力。高校主动对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意识明显增强,相继出台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贯彻落实行动方案。专业设置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提前布局新产业建设需求专业,近5年新增设置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新经济、新能源、康复医疗等领域的专业93个;主动调整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近5年本科高校限制招生专业183个,停止招生专业174个。人才培养逐步转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全面推进学分制管理改革,44所公办本科高校实施学分制管理改革试点,5所民办本科高校启动实施学分制改革试点,39所本科高校实现学分制收费,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不断扩大。

四是推进“双一流”建设计划和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工程,引导高校提升立项学科、专业建设和管理水平。2018年6月,组织专家对申报增列“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项目的学科进行了认定,确定对18所高校的25个学科予以支持,省财政为此筹集50亿元专项经费,支持一流学科建设。截至2018年,省财政已累计投入一流学科建设经费22.8亿元,投入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经费9.5亿元。2018年,我省高校新增ESI前1%学科10个,其中11月份新增5个,增量为全国第一。截至2018年年底,我省共有18所高校的60个学科(其中省属院校31个)进入ESI学科前1%,居北京、江苏、上海、广东之后,与湖北并列全国第五位。13个学科获得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A等级,35个学科获得B+等级。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我省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奖7项,其中,省属高校获奖4项(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均为省立项建设一流学科产出成果。山东师范大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是1989年以来省属高校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为加快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去年起草制定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共分八大部分、20条,主要在推进高校高质量建设、调整优化结构、提升培养质量、强化科技创新、推进开放办学、加强领导保障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重点在“双一流”建设新目标、新举措;优化布局高等教育结构;强化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实施高校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提高高校治理能力;坚持对外开放和对社会开放相结合,推进高校开门办学和推动高校积极参与大科学、大工程计划等几个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目前,《意见》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的请示材料已报送省政府办公厅,待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提交省委常委会审议。

记者:对于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聚焦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落在何处?

高磊: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邓云锋厅长就做好2019年教育工作提出了“十个聚焦”的要求。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聚焦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强调要抓分类管理,促进高校特色发展;抓布局优化,对接经济社会多元化需求;抓“双一流”建设,带动提升整体水平;抓改革驱动,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抓科技创新,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抓对外开放,聚集优质教育资源等具体要求。对此,高教处2019年将紧紧围绕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主线,重点做好3个方面工作。

加强山东高等教育宏观统筹与管理。一方面,研究制定《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规划(2020-2035年)》,加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目前已组成专班开始研制工作,计划11月底前完成。另一方面,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分类管理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引导高校“科学定位、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去年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今年将结合省委对省属事业单位的考核工作进行修改,计划年中完成,年底前启动2019年评价工作。

加快“双一流”建设。启动实施“双十”重点建设工程和学科提升计划,研究制定办法,分别遴选10所左右省属本科高校、10所左右高职院校和部分学科,加大投入,强化建设,力争在国家下一轮“双一流”建设和第五轮学科评估时,初见成效。目前已启动两个计划实施方案研制工作,计划3月底前完成学科遴选并拨付建设经费;上半年启动实施“双十”工程。

调整优化全省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推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是实施卓越系列人才培养计划2.0,引导学校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推进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深度合作、协同育人。目前已组织制定我省卓越计划实施意见,计划上半年启动实施,同时选择一部分高校开展试点,示范带动全省高校建设一批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其次是开展专业导向性评价,建立专业认证奖励制度。依据评价和认证结果,实施生均浮动拨款和奖励,推动高校狠抓专业基础建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建设质量。计划6月底前研制完成有关文件,年底前实施专业评价。再次,启动省级优质课程和规划教材建设计划,支持学校统筹学科专业建设资金,强化优质课程建设,鼓励教师加强教材研究,编写一批高水平教材。计划6月底前正式启动实施。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