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创新教育正当时 强化内涵建设 狠抓工作落实 奋力推动教体事业高质量发展 平“语”寻“根” 传承经典 “互联网+”视野下的学校课程改革与建设

第7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7
【精品课程】

平“语”寻“根” 传承经典

——《平“语”近人 、和雅于心》校本课程评介

□ 威海市文登区高村中学 林艳春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该节目分为《一枝一叶总关情》《治国有常民为本》《国无德不兴》《国之本在家》《报得三春晖》《只留清气满乾坤》《绝知此事要躬行》《腹有诗书气自华》《恶竹应须斩万竿》《天下之治在人才》《咬定青山不放松》《天下为公行大道》12集,由“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6个环节构成。从“以人民为中心”“仁政”“立德”“家风”“孝道”“修身”“笃行”“劝学”“廉洁”“人才”“信念”“天下”12个方面,共引用经典50条。

平“语”经典金句来自古代名著,是被历史验证了的中华文明的精髓,是历代先贤为我们留下的智慧结晶,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文化遗产。但是,面对12个方面50条平“语”经典金句,教师应该思考:哪些内容更符合中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何种方式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使他们学有所获呢?当下,在平“语”经典金句的学习过程中,除收看《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12集节目外,不能从其他读物或途径来获取相关知识内容。局限于此,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内容相对单一;对学生来讲,该节目的含金量偏低。

近年来,对经典的诵读,大家已经达成共识,即学生要多读经典、学经典,积累沉淀,提升文化素养,传承经典。伴随着平“语”经典金句诵读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逐渐显现出来。例如,学生喜欢读,而不喜欢背;教师不愿意教,指导不力;学习阅读方式单调、枯燥,导致无法读熟、读透、读懂,因而不能收到应有的成效。笔者认为,探索一种学生容易接受的阅读学习方式是关键,也是突破口。

威海市文登区高村中学本着“同一本经典作品并非只在某个阶段学习”的原则,借鉴他人的思路,采取“平‘语’寻‘根’、走进经典”的方式,开启了寻“根”植“心”之旅。旨在通过“趣学平‘语’”,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原文。

一、 精准定位,架构模式

学校立足中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选取了课本、课外读本、拓展读本、生活中常用的平“语”经典金句40条,编成《高村中学师生必读平“语”经典目录》。《目录》分为4个部分,每个年级分得10个平“语”典故。学生们借助网络、书籍追根溯源,查找典故出自哪部经典、作者生平、经典的写作背景、经典中有哪些其他典故等,结合典故的背景和现实意义进行深入研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吸取文学和思想营养,进而确定“寓教于乐、趣学平‘语’”,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的编排体例。聚焦四书五经和唐诗宋词,寻找并遴选出其中的平“语”经典金句,把平“语”金句与学习、运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了大量阅读、整理、遴选、研究、撰写工作。

二、 实践体验,趣编趣学

历经半年的探索和一线课堂的反复试教试用,学校吸取众多教师、学生的建议,并进行修改完善后,研究成果《平“语”近人、和雅于心》——独具特色的平“语”校本课程,终于在2019年1月面世了。《平“语”近人、和雅于心》校本课程以新颖有趣的表达方式,融故事、情境图、诗词、平“语”典故、解析、运用、实践为一体,增强可读性和趣味性,在让平“语”找到“根”的同时,带领学生阅读四书五经和唐诗宋词。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收录了产生平“语”经典金句的诗词,下册收录了平“语”经典金句的典故。每个章节设“开栏小语”“目标导航”“经典亮相”“作者名片”“名人点击”“诗句品析”“实践创作”等环节。以平“语”校本课程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以心灵塑造为宗旨,引导学生诵读中华经典,主动吸收传统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华,提升道德修养。

三、创新阅读,加深理解

虽然学生学习平“语”典故的方式和途径很多,但平“语”校本课程能结合平“语”经典金句出处及原著进行学习理解,增加了趣味性,有利于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深入推行“五段”阅读学习机制:一是读熟。10分钟“晨诵”,10分钟“午读”,10分钟“暮省”。周六、周日两天亲子朗诵平“语”经典,网上打卡。二是读熟。在阅读活动课上,引导学生读经典原著,倡导学生阅读整本书。阅读前,教师写好平“语”典故读书推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是读透。在读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分组摘录、批注、提纲、复述等笔记形式,学习读书笔记的写作方法。四是书写。抄写经典是深度阅读的最好方式。学校让每名学生抄写一部经典并送给父母。在抄写的过程中,学生深刻领悟经典的思想意蕴,从而实现精神生命的升华。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把四书五经和诗词名篇与平“语”典故金句出处有机结合,填补了一项空白,同时也是对语文课程资源的有效补充。

四、多元评价,激发阅读的原动力

增加了这么多阅读内容,如何在不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的情况下,让学生保持阅读兴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呢?这就需要恰当的评价方式作保障。

学校根据不同学段和年级的阅读要求,制定了《高村中学平“语”校本课程达标体系》,有效检测和激励学生的学习阅读成果。同时,通过《高村中学阅读水平分级达标体系》读写素养评价,在学生层面进行“和雅学子”的评选,在教师层面进行“和雅教师”“书香导师”的评选。在校外,进行家长和社区评价,以及时发现、积极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在“亲子共读”活动中,评选“和雅家庭”,开展“学平‘语’、用平‘语’达人秀”活动,实行班级、年级、校级“三级评价”及“星级评价”,用多元评价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切实提升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实践与探索,学校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和积累知识,获取阅读经典原著的初步体验,而且通过为平“语”典故金句寻“根”,引领学生走进中华经典名著之门,直面经典,浸润在原汁原味的作品中涵泳、品味;走近作家和诗人,与他们隔空对话,接受教育与洗礼,提升自我。愿平“语”的“根”能够在学生寻“根”、植“根”阅读经典、传承经典的旅程中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大树!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