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我省高校获201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奖项数量明显提升 沐浴在同一片阳光里 校园科技节开幕啦 省教育厅要求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入学入园工作 新闻资讯 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 山东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分别签署合作协议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沐浴在同一片阳光里

——潍坊市“四位一体”机制保障特殊群体学生“上好学”

□ 本报记者 迟强 通讯员 魏延阁

潍坊市把残疾儿童、特困家庭儿童、留守儿童、孤儿等特殊群体学生放在心上,努力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利,建立了特殊群体学生入学、关爱、资助救助、保障“四位一体”机制,为特殊群体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建立完善的入学制度,确保“一个都不能少”

秉承残疾儿童“能上尽上”的原则,潍坊市出台了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医教康教结合、融合教育等政策,建立了轻度残障儿童在普通学校就近入学随班就读、中度残障儿童到特教学校就读、重度残障儿童由学校送教上门的残障儿童教育体系,全市适龄残障儿童少年入园率达93.4%,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6.9%,残障儿童少年入学水平居全省前列。

“我们的孩子今年在奎文区孙家小学上三年级了。非常感谢当地政府,让我们的孩子可以跟当地孩子一样,到这么漂亮的学校上课,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是来自贵州省普定县的务工人员刘庆明的感激之言。“应上尽上、100%安置”,是潍坊市政府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庄严承诺。近年来,潍坊市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就学制度,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或相对就近安排到公办学校,并在团队活动、评优奖励、中考招生等方面与当地居民子女同等对待。像刘庆明的孩子一样正在享受潍坊高质量教育的外地学生还有很多。据统计,潍坊市2018年共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30601名。

在保证特殊群体学生正常入学的同时,潍坊市严控特殊群体学生辍学失学,健全完善了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学籍管理、辍学劝返、辍学情况报告4项基本制度,并将控辍目标层层分解,与各县(市、区)教育部门签订责任书。近5年,全市无一名特殊群体学生辍学失学。“为让特殊群体学生都能够平等接受适合、优质的教育,我们一直在努力。”潍坊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杜晓敏说。

建立完善的关爱制度,将政府温暖送给每一名学生

“3+1”“2+1”……这是临朐县柳山镇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针对特殊群体学生的结对帮扶模式。“3+1”,即一名代理家长、一名爱心妈妈和一名同学玩伴帮扶一名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2+1”,即一名代理家长或一名爱心妈妈和一名同学玩伴帮扶一名父或母在外的留守儿童。柳山镇的做法只是潍坊各地探索的多种关爱特殊群体学生模式的一种。针对特殊群体学生的个性差异,潍坊市各学校安排责任心强、学生信任的教师担任其成长导师,进行“1+1”关爱、个性化教育。该市特别为孤儿、农村留守儿童学生每人配备一名教师妈妈(爸爸)。他们每学期至少到学生家中家访一次,平日里给予学生亲情关怀、学习指导、生活照顾、家庭教育和安全防护指导,让学生也能享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心灵也有停靠的港湾。

为了对特殊群体学生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潍坊市各中小学均设立了心理辅导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同时,加快推进标准化留守儿童关爱室建设,配备图书、电脑、亲情电话等。目前,全市已建成标准化留守儿童关爱室400余个。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为留守儿童在校生活提供良好条件。“我们先后投入400多万元,新建、改扩建付兴小学、九山初中等寄宿制学校教室、宿舍、餐厅共5775平方米,真正让住宿学生学得舒心、住得温馨、吃得放心。”临朐县九山镇教管办主任申佃才如是说。

为了帮助孤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潍坊市努力丰富孤儿学生假期生活。自2015年起,已连续组织了8期孤儿冬(夏)令营,累计邀请300余名孤儿学生免费参加。学生们通过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游戏,更懂得了要善于沟通与合作。为破解中小学生放学后看管难题,早在2010年,潍坊就试点开展了中小学放学后延时服务活动,到2012年已建成1101所乡村学校少年宫、978个农村社区儿童俱乐部,让农村及特殊群体学生放学后有了学习、玩耍的场所。2014年,潍坊市又将孤儿、农村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全部纳入延时服务范围,免费开展自习作业、课外阅读、益智游戏、社团活动等辅导,受到家长的广泛好评。今年潍坊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全面推行小学‘弹性上学’与课后延时服务,打造素质教育第二课堂”列为年度重点民生实事,财政将拿出5190万元全力支持课后延时服务,真正把家长的“操心事”变成“暖心事”。

建立完善的资助救助制度,实现“应助尽助”

近年来,潍坊市坚持把学生资助工作作为重要事项来抓,构建了多层次、全覆盖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将孤儿全部纳入资助救助范围,将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范围由在校生的15%扩大到30%,对留守儿童优先安排住宿。“2018年,全市共落实各级各类奖助学金3.53亿元,惠及31.58万人次、近20万个困难家庭。去年冬季,我们又走访了建档立卡家庭8084户,发放慰问金223.2万元、保暖衣物1373件,让贫困学生感受到了冬日的暖阳。”潍坊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魏建欣说。

潍坊大力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帮助家长更多地了解孩子、“读懂”孩子。组织专家团队编印了《牵手两代》亲子课程系列丛书,免费发放给特殊群体学生家长;深入开展“百万父母进学堂,重新学习做家长”“家庭教育专家乡村行”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家长特别是特殊群体学生家长了解、知晓并顺应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规律,关注孩子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做到沟通有道、教育有方。“‘家庭教育专家乡村行’是我市重点打造的家庭教育品牌,自2007年以来已连续举办6届,被誉为‘新时代乡村教育讲习所’,大大推动了广大乡村家庭教育理念与认知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家庭文明程度的提升。”潍坊市教育局党委委员、督学郭治平说。

潍坊还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建立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的公益性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潍坊中小学生成长导航站”,开展热线电话、面对面咨询、网络互动、大型公益咨询等校外心理疏导服务活动。10余年来,免费为3万余名学生解疑释惑。

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让高质量教育惠及每名学生

坚持对特殊群体学生建档立卡。自2015年开始,每年9月底前,潍坊市教育部门都会组织中小学校通过问卷调查、家访等形式,全面了解孤儿、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等情况,并按照“一生一档”的原则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相关信息同步上报到县、市教育部门备案。2018-2019学年,全市共为39327名特殊群体学生逐一建档,其中小学26440人、初中9899人、高中2988人。

加大特殊群体学生教育经费投入。针对孤儿和家庭特殊贫困学生,潍坊市按照每学年小学生1000元、初中生1250元、高中生2000元的标准进行资助,按每学年1600元的标准免除高中学杂费。仅这两项,2018年市财政就投入了500余万元。大幅提高残障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将经费标准由2013年的4200元提高到2019年的8000元,财政投入2700余万元。同时,继续为残障学生免除杂费、住宿费、书本费,提供生活费、交通费、特殊学习用品等资助,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政府的关怀。

建立评价激励机制。该市将平等关爱每名特殊群体学生列为师德考核内容,设立爱心教师妈妈(爸爸)专项经费,为每位教师妈妈(爸爸)每月发放100元工作经费,每年投入约100万元;为表扬先进,激发干劲,每3年推选表彰优秀教师妈妈(爸爸)100名,努力营造“让付出者有回报,让奋斗者有荣耀”的干事氛围。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