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别有天地非人间 迷人的旅行 教师书架 描摹世间的别样光彩 让阅读之光照亮你我的教育路

第7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7
【开卷有益】

让阅读之光照亮你我的教育路

□ 刘彦卿

不重视阅读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很难有阅读的习惯;没有阅读习惯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可能是“半成品”甚至“废品”。面对未来的社会和挑战,他们将很难有完整的精神生活和充实的人生。古往今来,真正的文化人特别重视阅读。朱永新老师曾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由此可见,阅读与教育息息相关,阅读与教师成长有着必然的联系。

一、阅读能增长教师的教育智慧

在知识更新速度迅猛的当下,阅读仍是教师成长的重要课题。教师要想满足职业要求,必须读书。教师要保持良好的阅读状态,来引领职业方向。时代需要智慧型教师,而智慧型教师一定要多读书,并在阅读中增长教育智慧。

谢云老师曾在《阅读照亮教育》中说:“所谓的美好教育,我愿意相信,不过就是无限地趋近教育的本质,无限地靠近人的心灵,无限地关注和用心于人的生命发展和精神成长。”在电子信息泛滥的今天,读书、求知、思辨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常人如此,为人师者更需如此。“所有阅读,都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读别人,实际上也是在读自己。在阅读中审视自己、剖析自己,在阅读中获得教育智慧,让自己和学生的灵魂积极向上。所以说,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书读多了,知识积累丰富了,教师才有育人的底气。

毕淑敏在《淑女即书女》中写道:“日子要一天一天地走,书要一页一页地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就像微波,从内到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成熟了,书的效力就凸显出来了。”也就是说,书读多了,教师的格局就变大了,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就会不一样。这种价值观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如果一位教师希望自己变得“颜如玉”,希望自己拥有“黄金屋”,那么只有一条路——读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想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该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

二、阅读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人类最伟大的思想、智慧都是通过书籍传承下来的。对个体的专业成长来说,从其他生命中获得智慧、获得滋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阅读,就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成长。由此可见,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和源头活水。

过去,我曾天真地认为,有爱就能谱写教育的神话,有爱就能创造教育的奇迹。尽管我凭借努力和勤奋创造过位居全校榜首的教学成绩,但我越来越感觉到这种窄化的“应试教育”带给我的是沉痛之思:优异成绩的背后隐含着低效的课堂、疲惫的学习和机械重复的训练,最后带来的是厌学的情绪。

怎样让课堂更有趣?怎样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怎样让青春的种子有萌发、生长的欲望?这些是我在内心深处思考最多的问题。拜读《阅读照亮教育》后,我渐渐明白:教师光有爱还不够,还要会爱。而会爱的前提是要有爱的能力。这能力从哪里来?来自自我修炼。所谓自我修炼,就是从心底生出的向上的生命力。我认为,阅读过程就是自我修炼的过程,也是生命拔节的过程。

专业书籍的阅读促进了我的专业发展,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读《静悄悄的革命》,我懂得了教师要“用心灵塑造心灵,用幸福栽培幸福”;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明白了“如何让孩子内心的柔软着陆”;读《人间词话》,我相信“遥远的终点线上有个梦想在等候”;读《不跪着教书》,我明白了别让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让我们静下心来梳理教育的本源规律,发现教育的本质问题,然后从“心”开始,专心阅读、做教育。

去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发现古典诗词也可以被剖析得这么美、这么深刻、这么有故事性。我仿佛一个看客,随着主人公的情绪变化而悲喜忧乐。于是,我把安意如的《美人何处》《世有桃花》《陌上花开》等书一一找来阅读。在讲古诗文时,我不再只“重文”,同样“重义”,引导学生品文、识人,剖析古诗文背后的故事。书声琅琅,情韵悠长。在讲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时,我结合柳宗元因参与政治革新失败而被贬永州的遭遇,制作了微课《一步踩空的柳宗元》。这样一来,学生就明白柳宗元时而欢乐、时而忧伤的原因了。如果不读那些书,我在讲课的时候或许仍然只关注课文本身。书读多了,才能跳出文本,把视野投向更遥远的地方。

三、阅读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教育是培育心灵的事业,需要每个教育者“有心”“用心”“尽心”。谢云老师说过:“就教育而言,知识的传递和接受比较容易,心灵的成长、思想的提升、精神的发育则难得多。”这是因为,真正的教育绝对不只是知识,不只是教材和教参。学生的成长更不可能只靠教学,只靠课堂和课本。学生需要更丰富的营养,教师也需要更丰厚的素养。教师的素养从何而来?阅读应当是教师素养最重要的“发源地”、最有力的“发动机”。要做燃灯人,自己得先有光源;要做播种人,自己得先有种子。进行海量阅读,就可以收获一粒粒善良、正直、仁爱的种子。把这些种子适时地播撒在学生的心田,他们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美丽而高尚。

一次次的阅读、一次次的反思,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开始在课堂上尝试人性化的实践—— “故事育人法”。首先,听别人的故事。每天课前,我都花上几分钟讲故事,内容涉及如下3个方面:真情故事,重在培养学生的情商;美德故事,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励志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传播正能量。其次,说出自己的故事。我每周请5至8名学生在课前说出自己的故事,目的是让他们从故事中反思生活,进行自我教育,让每一个生命都走向美好。最后,写身边的故事。让学生把视角逐步投向社会,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这些故事让师生在心灵和谐共振中体悟到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的:“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教育的爱,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做出来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它自然而然地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不声不响地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名学生的心灵。”

教师,请提上“阅读”这盏灯!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之路才有被照亮的可能。阅读必定是带着每个人的生活轨迹而来的。你的容貌里,藏着你读过的书;你的气质里,有着你走过的路。这是因为,站在泰山顶上再讲“阴阳割昏晓”“一览众山小”,心中就有了底气;走过了泉城的大街小巷,再讲《济南的冬天》,那份温情才变得具体可感;欣赏了西湖三月的美景,再讲“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才能发现作者把景物描绘得活色生香。因此,一个阅历丰富的教师站在讲台上,他的课堂也会增几分厚重,添几分色彩。

阅读就是这么神圣、这么美好!阅读,可以让我们在旧的格局里有新的作为,至少可以先让自己的课堂润泽起来,营造一个又一个“局部的春天”。如果一个个“局部的春天”能叠加、融合起来,何愁教育的原野上不能“春色满园”?

所有热爱教育的人,请你们提着“阅读”之灯上路吧!阅读不仅能照亮教育之路,还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