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学习雷锋好榜样 家校共育,助力学生远离“玻璃心” 以科学思维推动区域教育创新发展 百转千回读天籁 告读者

第4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4

家校共育,助力学生远离“玻璃心”

□ 刘伟

4月17日晚,上海卢浦大桥,一名年仅17岁的男孩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鲜活的生命。据报道,事情起因是男孩与同学发生矛盾,事后又遭到母亲的批评。3月17日晚,19岁的大二学生留下一句“世界很美好,但我要和你说再见了”,从长江大桥跳下。2018年11月,湖南衡阳一名中学生服药自杀,遗书中称“压力实在太大了”……

如今,此类极端事件常见诸报端,我们在悲痛惋惜之余,又会感到诧异: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具有“玻璃心”?稍微遇到点批评、压力、挫折就走极端,经不起一点儿打击和磨难。少年强则国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希望,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是其未来成为国家栋梁的基石。培养学生过硬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远离“玻璃心”,需要家庭和学校齐心聚力,共商共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首先,父母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在孩子面前不要有过激的行为,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父母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多关注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孩子做得不好或者失败了,要多给予鼓励,不要经常把“别人家孩子多么优秀”挂在嘴边,少一点攀比,多一点宽容,给孩子安全感;再次,父母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会成为溺爱,挫折教育不仅是让孩子干脏活累活,还包括独立意识、意志品质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培养,有意识地让孩子感受消极的情绪体验,不做“温室里的花朵”;最后,父母要信任孩子,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种爱叫放手”,尤其是在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或者情绪低落时,要及时引导孩子学会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学会合理宣泄不良情绪,让孩子在困难中成长、在挫折中进步,从小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学校是培养国家栋梁的摇篮,是传播健康思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应该成为改变学生偏激行为和纠正学生不健全心理的主力军。一方面,学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注意言行,给学生做好表率;重视“生命教育”课程的开设,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要配齐配足心理健康教师,切实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让学生在出现心理危机时能够有心理教师及时进行疏解和帮助;要加强和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通过设置心理咨询信箱、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及时发现有“玻璃心”的学生,通过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尊重学生,特别是在批评教育时注意方式方法、注意时机场合,保护学生的“面子”;学生难免有情绪波动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排解不良情绪,如通过听音乐、写日记、找知心人诉说、参加体育运动等方式进行排解。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针对有“玻璃心”的学生,家庭和学校一定要做好沟通、互相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让他们的身体茁壮成长,让他们的心灵日渐芬芳。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