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力消大班额 倾情惠民生 珍惜锻炼机会 提高能力储备 预防溺水 珍爱生命 首届“贝壳儿童文学周”系列学术活动在鲁东大学开幕 同心家国 共铸油魂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职组“现代模具制造技术”赛项落幕 威海市文登区:家校共育架起“连心桥”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力消大班额 倾情惠民生

——淄博市张店区学校建设三年行动掠影

□ 本报记者 张桂玲

2019年《淄博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全市民生社会建设持续加强”时指出,2018年全市“实施消除‘大班额’规划(2018-2020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45所、中小学18所,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创建稳步推进”。淄博市消除“大班额”的重中之重,便是作为中心城区的张店区。

近3年来,淄博市张店区教育蓬勃发展,聚焦民生痛点难点问题,举全区之力,围绕“大班额瘦身行动”大刀阔斧谋篇布局,精准定位,全面推进,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担当精神和“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奋进姿态,向群众交上了一份实实在在的行动答卷。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张店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从业者涌入。虽然张店区的学校建设项目数以及建设规模等指标均领先于其他区县,但随着区位优势的进一步彰显、政策红利的进一步释放,张店区的学生人数也急剧增加。

2017年,由于新建小区、买房上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随迁等诸多因素的叠加,张店区中小学起始年级的入学人数净增超过3000人。2018年,这一数字增长为5300余人,全区中小学生达8.5万人,远远超出中小学的学位数,致使中小学超负荷办学、教育超载严重。根据教育、公安、卫健、人社等部门的摸底测算,2019年起,张店区中小学生每年将净增长6100余人。

面对困境,如何破解?

为有效解决“大班额”问题,张店区启动了新一轮学校建设行动——摸清实情,明确优势,谋篇布局,系统推进,确立了3年学校建设的规划时间表和路线图。围绕“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这一高点定位,一轮新的“大班额”瘦身计划也紧锣密鼓地拉开了大幕。

谋篇布局 落子有声

一个个冰冷的数字,因为与教师和学校的发展相关、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相连,便多了几分温度与暖意,更有力地诠释了教育在全区工作中沉甸甸的分量。

2016~2017年,张店区全面完成16个解决“大班额”项目,累计投资12.46亿元,新增校舍面积31.78万平方米,增加教学班496个,增加学位23600个。其中包括第八中学、傅家镇实验小学扩建工程等11个改扩建项目和重庆路小学、东方实验学校新建工程等5个新建项目。

2018年,张店区投资5.41亿元,启动齐润实验小学新建项目、北苑小学新建项目、重庆路中学新建项目,新增教育用地203亩,新增校舍建筑面积80200平方米,新增班级128个,新增学位6000个。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实施教育现代化战略的关键之年。《张店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启动8所中小学新建工程,改扩建1所小学”的目标任务。全区计划投资18亿元,总建筑面积24.3万平方米,新增374个教学班、1.73万个学位。其中,新建科技苑中学、区实验中学南校、龙凤苑中学、火车站南广场中学、火车站南广场小学、陶瓷科技城学校、上海路小学、绿城西小学8所学校,改扩建西六路小学。

正是政府的一笔笔投入,助推张店教育不断腾飞。

全面推进 精准发力

近年来,在淄博市为解决“大班额”问题建设的所有项目中,张店区投入资金最多、开工面积最大、建设项目最多。如此大的投资额和建设体量,在全区学校建设史上前所未有。

为保障项目建设的有序、快速、高质量推进,为让更多的校园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张店区委、区政府及各部门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建立了一系列高效工作机制。从区“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到“纳入各镇及部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从“张店区解决大班额问题学校建设推进办公室”的成立到“学校建设项目筹建组”的组建,从“周调度制度”的细化到“学校建设通报制度”的落实,一系列举措为张店区学校项目建设加足了马力。

这只是张店区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的一个侧影。3年来,张店区高擎“办好每所学校、发展每位教师、关注每名学生、幸福每个家庭”的旗帜,一手抓硬件,一手抓软件,构建了硬件建设与软实力提升“并驾齐驱”“共生共舞”的良好发展格局,迎来了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时期。张店区先后荣获“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区”“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省教育工作示范区”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学生的综合素养稳居全市前列。

3年来,张店区始终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名学生、名学科工程,倾力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齐鲁名校长的持续涌现,成为全区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