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高等教育 让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山财大“善做减法”促内涵式发展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揭牌成立 山师大为毕业生党员上“最后一堂党课” 山东艺术学院毕业展演季圆满落幕 山科大助退役大学生士兵毕业“圆梦” 青岛理工大学:聘产业教授促产学研深度融合

第4版:高等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高等教育
04

让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鲁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文化育人工作侧记

□ 本报记者 华章 通讯员 焉德才 高明福

“带上笑容, 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这首《常回家看看》表达了俄罗斯留学生塔妮娅对母校鲁东大学的感恩之情。

5年前的9月,金发碧眼、恬淡安然的俄罗斯学生塔妮娅成为鲁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研究生。在此之前,她是俄罗斯库尔斯克国立大学的一名博士教师。

谈起来中国的初衷,塔妮娅说:“我的校长有一天对我说:‘塔妮娅,我希望你去中国学习汉语,回来建立汉语系。’”于是,她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到中国后,她非常刻苦,汉语水平突飞猛进,仅用一年时间就能说一口流利地道的汉语。当问到对鲁东大学教学的看法时,她说:“我一直以为俄罗斯的教育比中国先进,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在鲁东大学学习期间,教过我的老师都太棒了!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很高。”

求学期间,塔妮娅把丈夫和两个可爱的女儿也带到了中国。丈夫本是俄罗斯一家银行的经理,在她的鼓动下,毅然决然地辞掉工作来到鲁东大学学习汉语。现在,她的丈夫已经是俄罗斯对华招商团的贸易专员。

现在,塔妮娅已经回国,正在筹办库尔斯克大学汉语系。但只要有时间,她还是常和家人回校走走。用她的话说:“这是我收获成长的地方。”

对俄罗斯小伙子安德烈来说,情况又完全不一样。今年24岁的安德烈,是鲁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本科三年级的学生,他身材挺拔,眼睛深邃,帅气阳光,开朗幽默。2015年高中毕业后,以他优异的成绩完全可以免费上俄罗斯大学,但是不安分的他,却想去别的国家看看。学过4年汉语的姐姐告诉他,中国是一个既神秘又神奇的地方,跟世界上很多国家不一样。所以,高中毕业后,他登上了飞往中国的飞机。4年后的今天,他面对记者侃侃而谈。他说自己当初学习汉语很苦、很累,但是一年后,柳暗花明,汉语水平显著提高。言语中没有一丝洋腔洋调,让记者感到既意外又惊喜。

“汉语水平提高后,我就开始去别的地方旅行。我看到了真实的中国,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文化传统,美丽的风光以及让人眼花缭乱的美食……一切的一切,都让我着迷。我学习汉语的目的性更强了。”

在学院老师的推荐下,安德烈先后参加了“留”动中国、“讲故事,识山东”等文化体验型比赛活动,在学校举办的学唱中国民族音乐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

“中国,让我发现了更多的可能性。”安德烈说,“中俄两国虽然是邻居,但是在民间交往,包括经贸往来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这些懂汉语的人,将来的发展机会非常多。比如,我就打算将来到海南航空公司应聘做一名‘空少’。”

坐落于胶东半岛港城烟台的鲁东大学,汉语教育久负盛名。“鲁东大学作家群”这个称呼在山东半岛上早已家喻户晓。从1958年建校开始,这所学校陆续走出了包括萧平、张炜、矫健、滕锦平、曲波(词作家)等30多位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

该校二级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是山东省来华留学预科教育基地和华文教育基地,承担着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学生教育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1989年建院之初,作为学校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拓荒者,全院上下勠力同心,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至今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为40多个国家培养了1万多名优秀的汉语专业人才。

特别是学院发挥学科优势和地理优势,积极跟俄罗斯开展教育合作,培养了塔妮娅、安德烈等一大批留学生。这些优秀留学生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文化使者。在实现学院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收获了国外友人的好口碑。被问及发展的秘诀时,学院党总支高书记说:“哪有什么秘诀!只不过是用心罢了,如果硬要找‘秘诀’,无非就是两个字:‘爱’与‘诚’。只有围绕这两个字做文章,才能浇灌出绚丽多彩的友谊之花。”

端午节前夕,该院“桥—国际交流协会”举办端午节香包制作活动 。活动中,社团负责人向留学生们介绍了我国端午节的相关文化知识,并详解了香包的制作方法。学生们热情满满,通过彼此交流和互相帮助,制作出了一个个精巧的香包。不仅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感受到“大家庭”的其乐融融。

在建院30年之际,该院举办了“国教三十年系列展”,那一本本留学生的作业、作文和笔记,格外引人注目。俄罗斯留学生阿丽娜写的《留学抒怀》更让众人驻足观赏。

“很小的时候,我就对中国很感兴趣。因为中国是一个特别有魅力的国家,所以我最大的梦想是学会汉语。现在,我在鲁东大学留学已经3年多了,在这里,我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我的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酸甜苦辣都尝过。大学生活是我最值得享受和回味的时光,我要珍惜这段时间,因为这是我人生中最丰富的一段经历。为了实现我的梦想,我要努力学习,天天向上。鲁大是我的第二母校,我是她的孩子,她将永远在我的心里。”阿丽娜写道。

“这些珍贵的资料都是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表现中俄友谊的生动教材。” 该院院长王东海教授动情地说。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