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教育部与山东签署落实国家职教改革方案备忘录 “校园+田园” 做大县域职教 我省今年高考录取工作明起进行 潍坊号召全市教育系统向姜勇同志学习 向建党98周年献礼 潍坊理工学院揭牌成立 新闻资讯 不辍耕耘八十载 乡村师范谱新篇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不辍耕耘八十载 乡村师范谱新篇

——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创新发展侧记

□ 本报记者 苏清华

文登自古尚文重教,素有“文登学”之美誉。“文士登山”“田夫晒字”,至今传为佳话。1930年,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创建。岁月悠悠,历经80余载,纵有隶属更迭、校址变迁,学校始终和中华民族同呼吸,与伟大祖国共命运,随着时代脉搏一起跳动,和着共和国的旋律昂首前行。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穿越血和火的历史烟云,祖国母亲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文登师范学校也在风雨飘摇中接力,在建设探索中成长,在改革转型中发展,培养出数以万计的优秀教育人才,为本地乃至胶东的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如今,学校的校园环境令人心旷神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育人理念不断传承创新。文登师范学校正紧跟时代步伐,谱写着一曲特色发展的职教乐章。

校园环境:优美宜人

1930年,山东省立第七乡村师范学校(简称文登乡师)在文登城东南杨家疃一片荒地上破土动工。次年暑期,校舍尚未竣工,文登乡师便开始招生,所招80名学生暂住在县立第一小学二部(文城北宫)。1937年11月,日军入侵中原,文登乡师奉命南迁至临沂。因省教育厅停拨经费,学校被迫解散,师生流离失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文登师范学校才在文登乡师旧址重建,当时只有16间教室、150名学生。

如今,文登师范学校高楼耸立,环境优雅,校园面积12.6万平方米,建有两座现代化的教学大楼、三座学生公寓和一座6层高的艺术楼,还有科技馆、图书馆和大礼堂。学校教学设备先进,有计算机教室10间,钢琴房117间,声乐、手工、绘画等专用教室20余间。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许多过去在教学活动中无法办到的事情都变成了现实,学生的实习实训条件也不断改善。

硬件设施跟上了,学校的办学层次、育人环境和文化品质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进入新世纪,学校适应国家新的教育形势,先后增挂“威海市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心”和“威海市商务旅游学校”两块牌子,由单一的师范教育发展成为师范教育、职业教育、培训教育三大版块,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综合发展、齐头并进。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师范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师范学校”“省级花园式单位”。2013年,被山东省教育厅授予“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称号;2014年,被教育部、人社部联合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5年,被评为山东省“德耀齐鲁道德示范基地”“山东省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

教师队伍:德能双馨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建校以来,文登师范学校致力于打造德能双馨的育人队伍,教师们率先垂范,引导学生寻找成长道路,塑造完美人格,实现人生价值。

1932年,受省教育厅委派,于云亭就任文登乡师筹备处主任,后成为文登乡师首任校长。于云亭与一级学员、首任党支部书记刘家语(谷牧)等共同倡导,建立起“反帝大同盟”“新科学研究会”等进步组织,广泛宣传马列主义。文登乡师一度成为胶东东部革命知识分子的摇篮,成为中共胶东特委开展工作的基地之一,在胶东享有“红七师”美誉。

1998年,学校党委发出“以正气为本,以奉献为荣”的号召,尊师重教、为人师表、关心他人、热爱学生在校园里蔚然成风,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时至今日,经过多年建设,学校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初步建立起一支以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体的专任教师队伍。截至2018年8月,学校共有教职工206人。其中,有“双师型”教师109人,专任教师中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23人。

进入新时代,文登师范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力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以信息化教学比赛为契机,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普及,通过邀请专家开展讲座,组织教师开展微课校本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水平。学校组织了一系列教学比赛,如“十九大思想进课堂”公开课比赛、“创新杯”说课比赛等,在以赛促学的氛围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学校以科研促进教学改革,通过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引导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参加教科研实践,养成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自觉改进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升华教育教学经验,形成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理论。

学校还针对专业教师普遍年轻化的现象,推出了青年教师培训计划,建立了老教师结对帮扶青年教师制度。新入职教师在经验丰富老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加强教学实践,熟悉教学过程及各个教学环节,在实践中学习教育教学经验。

文登师范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立足实际,规范有序开展专业建设、课堂建设,在校学生的理论学习满意度达99%,真正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过硬、德能双馨的育人队伍。

学生培养:桃李芬芳

抗战开始后,文登乡师解散,但文登地方抗日民主政府和乡师部分成员仍不离不弃,不遗余力办师范教育。1941至1949年间,在文登师范学习的学生有1400多名,学校为胶东乃至全国的解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1960至1977年间,由于三年自然灾害、“文革”十年动乱及招生体制变更,文登师范共有7年未招收学生。这一时期,学校办学历经磨难,举步维艰,但许多学生孜孜以求、学而不厌,毕业后成长为当地教育教学骨干和行业精英。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文登师范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1999年8月,省教委确定文登师范为培养五年制专科程度小学教师试点学校;2003年,省教育厅确定文登师范学校为全省东部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2009年6月,省教育厅确定文登师范为威海市唯一具有培养幼儿教师并颁发资格证的学校。在这个阶段,文登师范求索前行,创新发展,培养了大批具有大专学历的优秀学生。

80多年来,文登师范共培养各类毕业生两万余名,造就了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和优秀教育人才。从这里先后走出国务院原副总理谷牧、上海市原市长王一平、海军中将宋鸿文等党政军领导干部,走出彭昭俊、王润滋等著名专家学者,学校被誉为“东陲教师摇篮之花”。

立足新时代,文登师范坚持走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标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道路。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在2018年威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共获得一等奖16个、二等奖19个,取得优异成绩。学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使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符合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目前,学校已与17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共同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为企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立德树人:开创新篇

近年来,文登师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主题教育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学校实施大德育体系建设,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通过开设《哲学与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等一系列德育课程,并结合重大事件和纪念日,对学生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思想教育及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吸取正能量的同时,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学校构建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三位一体”的校园文化育人体系。通过指导学生提高做事、律己、交友、待人、处世等方面的修养,使学生在体验中有获得感、成就感,促进学生成人成才。学校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媒体、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名人名言警示牌等宣传载体的激励作用,激发正能量,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精神信仰价值体系。

学校在育人过程中坚持文化与素养并重、知识与技能并重,着力使学生在掌握必需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发展能力。分年级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心理健康指导、学业指导等,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心态,树立了科学的职业生涯发展观和正确的就业价值观,适应岗位转换的能力不断增强。

八十春秋,栉风沐雨,饱经沧桑,积蕴丰饶。文登师范80多年发展历程中的章章节节、方方面面都已定格成永恒的历史。如今,菁菁校园,高楼林立,美景如画,生机勃勃,群英荟萃,桃李芬芳。一次次历史跨越,留下了文登师范学校不辍耕耘、不懈求索的足迹,书写了文师人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历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文登师范学校将拥历史之积淀、扬时代之风帆,继往开来,奔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