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做国家的骨干和栋梁 县域教育现代化的领跑者 陈宝生来我省调研教师减负工作 山东高职再扩招56752人 图片新闻 新闻资讯 鲁疆优质教育资源“无缝对接”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齐鲁访学”“空中课堂”为兵团学生搭建共享教育“立交桥”

鲁疆优质教育资源“无缝对接”

本报讯(记者 周玉森)山东教育援疆已经开展了21个年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近几年,促进鲁疆两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搭建教育帮扶的长效机制,成了对口教育援疆团队每年工作中的“必做题”。如今,在两地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随着每年一次的访学夏令营齐鲁行、每周一节“互联网+同步课堂”等交流项目的全面落实,远隔4000公里的兵团十二师和山东之间犹如架起了一座高效便捷的“立交桥”,实现了两地教育文化资源的“无缝对接”,进一步改善了当地教育生态,夯实了边疆教育基础。

“寻根访学”,连续3年种下两地教育交流“种子”

连续3年,跨越4000公里的友谊之旅;连续3年,遍访老区革命旧址的红色之旅;连续3年,体验文化传承的寻根之旅;连续3年,访学结对的成长之旅……7月18日,第三批“援疆相伴齐鲁行•访学寻根共圆梦”夏令营访学的师生们结束了8天的行程返回新疆。8天中,师生们走访了济南、临沂、日照、青岛、曲阜等市的文化圣地、革命旧址,与各地中小学师生亲切互动交流,聆听动人的爱国故事,在感受“孔孟之乡、礼义之邦”齐鲁文化的同时,也书写了鲁疆友谊的华章。

访学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让孩子们牢记自己的祖辈对新疆稳定发展作出的贡献。参加访学的孩子中,有1954年前进疆的山东军垦女兵后代,有“沙海老兵”后代,还有“支边青年”家庭中的孩子和新疆少数民族儿童,均是品学兼优、身体素质良好、组织纪律性强、有文艺特长的在校学生。

对此, 山东省对口支援兵团干部管理组党委书记张成伟认为,鲁疆相隔万里,文化习俗相差甚远,借助教育桥梁,开展意趣活动,从不断派遣骨干教师对口援疆,到让兵团师生走进山东,可以说,两地间的教育交流帮扶已经真正架起了桥梁。

同样的,每一次访学团活动都受到山东省教育厅等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与十二师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当地教育援疆人员一起调研制定访学活动路线。以今年的访学夏令营路线为例,行程覆盖了济南、临沂、曲阜、青岛等多个城市。孩子们每走进一个城市都与当地学校师生开展联谊活动和学习交流。

“这次夏令营不仅是一次开阔视野的旅行,还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机会。回去后,我会把这次访学经历与同学们认真分享,在学习中奋发向上,学以致用。”十二师西山农场学校学生陈佳静表示。

每周一节,相隔4000公里的孩子们同上“一堂课”

“孩子们,今天和老师一起来上一节特别的课。请大家通过电子屏,向远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的同学们问好……”4月26日,在兵团第十二师一〇四团中心小学,该校二年级学生与远在4000公里外的结对友好学校——青岛枣山小学的学生实现了“零距离”同步授课。这是兵团十二师与青岛市开展网络教学合作的一个缩影。

就在这堂课的前一天,在十二师召开的“互联网+同步课堂”鲁疆远程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讨会上,十二师高级中学、二二二团子弟学校、头屯河农场学校等11所学校的课题负责人对本校课题研究内容和“互联网+同步课堂”开展情况等进行了汇报,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山东交通学院等高校的10余名专家学者进行点评和指导。

据介绍,近年来,在对口支援机制下,内地积极向新疆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去年12月,山东省教育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与兵团十二师共同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开展“‘互联网+同步课堂’鲁疆远程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同时,青岛市11所学校与十二师的11所学校结为友好学校,组建课题组团队,搭建网络互通录播平台,开展网上远程教育教学帮扶共建活动。目前,两地所有结对学校均开通了远程网络同步课堂。

“我和同学们都特别喜欢这种上课方式。老师教得非常好,同学们也特别热情,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提起“互联网+同步课堂”,一〇四团中心小学学生刘子骁在课后兴奋地说。十二师教育局局长黄瑛说:“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了地域的局限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