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用奋斗谱就青春乐章 信息快递 多彩文化润暑假 “轮椅女孩”收到心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课堂搬到阳光下 跟着四季去学习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课堂搬到阳光下 跟着四季去学习

——安丘市兴安街道白芬子小学“行走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侧记

□ 通讯员 孙爱蓉 张永新

牵着风筝线,坐赏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口诵高鼎的《村居》,感受“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情境,听农民伯伯讲犁田、播种、育苗的故事……这是安丘市兴安街道白芬子小学开展“行走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实况。

该校利用地处农村的优势,把课堂搬到阳光下,让学生跟着四季的脚步,通过实践学习知识,让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六年级(4)班学生王淑茜的妈妈说:“我经常带着孩子干农活儿,可是我不会把劳动与课程结合起来。学校开展‘行走课堂’实践活动,将生产劳动和课本知识联系起来,效果很好,孩子的收获特别大。”

“行走课堂”虽然没有课本、讲台、黑板,但是与学习和研究相关。学校成立了“行走课堂”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课程研发团队,从阅读习作、数学测算、科学观察等多门学科中整合出自然观察类、调查访问类、科技实验类、探索写作类等研学内容。顺应季节、山川景物的变化,有计划地组织不同年级的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名胜古迹,开展研学活动。学生们徜徉在大自然的课堂中,受到美好景致的感染,兴高采烈。

许多学生出生在农村,但不懂农事。鉴于此,学校挖掘“二十四节气”蕴含的智慧,编写了融农谚、气象、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为一体的校本教材,让学生感悟“春华、夏长、秋实、冬藏”的深刻含义,引导他们成为“懂稼穑、懂农民”的农村少年。在实实在在的劳动课堂和多姿多彩的手工艺术课堂上,学生帮助农民伯伯翻地播种,除草间苗,收玉米、储大姜。在一系列农事体验中,他们了解了农作物的耕作方法及生长规律,深刻理解了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粮食归仓后,剩下的麦秸、玉米皮则成了学生手中的宝贝。他们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拿到课堂上,和伙伴们一起做成形状各异的花篮、憨态可掬的小动物,粘贴成五彩缤纷的图画。创新灵动的思维凝聚了农村娃的质朴、纯洁。

学校近期组织开展了“研学孟良崮,继承先烈志”红色研学活动。课程团队教师先发放了《征求家长意见书》,提前勘察了活动路线,做好应急方案;然后安排学生搜集了大量关于孟良崮战役、沂蒙精神的资料。教师带领学生们乘大巴车到达蒙山,然后进行了长达20公里的徒步远足。在路上,没有一名学生喊苦叫累,也没有一名学生掉队。他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登上了孟良崮,瞻仰了孟良崮战役纪念碑。在孟良崮战役纪念碑前,全体师生听讲解员介绍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并默哀一分钟。每到一处,习惯了收集资料的学生拿出研学记录本,或奋笔疾书,抄录关键信息;或找准角度,拍摄文献资料;或若有所思,书写研学日记;或追着导游刨根问底……每次研学活动都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学校把课堂搬到阳光下,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与体验中学习,开阔了农村学生的视野,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提高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是白芬子小学开展“行走课堂”的目标所在。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