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德育从“写”开始 孩子,我不想伤害你 图片新闻 家校共育——路漫漫其修远兮

第4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4
【学科教学】

德育从“写”开始

——关于传统文化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

□ 威海高新区第二小学 林秀芳

我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品德课上,学生振振有词,一下课,便把所有承诺抛到九霄云外;传统文化课上,《弟子规》《孝经》倒背如流,一回家,就变成了“父母呼,应得缓”“长者后,幼者先”……怎样借助传统文化,扎实落实教育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众多的学习方式中,“写”可谓另辟蹊径。

一、“写”与德育的关系

这是根据个体发展现象及心理学研究成果引发的思考。我们发现,凡是写作好的学生,绝大多数也是会思考、有深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放眼世界,凡伟大的作家,一定有伟大的人格。而在心理学界,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加涅、安德森等心理学、应用语言学家们,就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知识通过“写作”应用被大脑记忆的过程,是大脑信息加工程度最深的。它不仅可以长期存在,而且会成为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因此,“写”与个体的“行”有直接关系,是可以长期影响个体“行”,并使之内化为“德”的重要途径。

二、“写”的最佳起点

那么,“写”的最佳起点是什么呢?我们的祖先早在1000多年前,就给出了答案——写楹联。因为楹联短小易学,生活中常见的联最多十几字。这么少的字,即使一个字不重复也很容易写出。其次,楹联讲究对仗,看起来挺“唬人”,实际上却趣味盎然,令人兴奋不已。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一个“终于”,足见鲁迅内心对对课的期盼。三是楹联的独有性和应用广泛性,不仅使学联者能随时随地学联、作联,而且于悄然中强化了文化自信。此外,学联是作诗作词的基础,也是多读好书的内动力。会写联,很容易学会写诗词。凡写联人,必想写好联,然后主动读好书;好书蕴藏在传统文化长河中。

三、“写”的有效策略

对从未接触过楹联的当代师生来说,“低起点,小台阶”是开始“写”的有效策略。“低起点”为减少难度、培养兴趣。尤其在开始学“写”的阶段,要降低要求,只要“敢作、能作”就好。因此,“对仗”的4个要求,可匀到4年中完成。如一年级掌握上下联字数和尾字平仄要求;二、三年级加入词性;四年级掌握音节点平仄;五年级就向诗词推进了。这样,无论师生,皆“写”得有趣、放松。“低起点”在教学中的体现,是指方式方法可以简单一些。比如,写夏季主题联,可用“连词成句”的游戏,首先罗列与夏季相关的词语——骄阳、炙烤、天地燥热等,把这些词语连起来,就是一个联句。这样在玩中学“写”,简单轻松。“小台阶”为的是消除教师的畏难情绪。可以将“协同”“共享”作为关键词,无论“学写”“评改”“备课”“上课”, 每走一步,皆以团队为引领,教师只要能“现学现卖”即可。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兴趣浓厚。

四、“写”的德育成效

“低起点,小台阶”进行到一定程度后,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于是,与作联相对应的国学经典书目阅读会自觉开展。根据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和加涅的程序性知识理论,“写”作为一种典型的输出方式,它的发生、发展,必然联系到之前的积累输入、加工处理过程的认知和内心情感的认同。当三者以文字的方式输出时,也是三者融合形成强大力量时,国学经典内化后的道德引领作用便自然形成,并自觉持续,形成自育能力。写“礼” 明道:比如,五年级学生王雅文写敬师礼“师长培育心良苦,同学成才德是标”,以礼明方向。写“书”明理:如,三年级学生于景赫的《读〈赵州桥〉》“坚固节材安济洞,美观省料赵州桥”,写出民族自豪感;五年级学生张丽君的《读〈中华少年〉》“刚劲端庄方块字,如歌似画唐宋词”,写出文化自信。写“生活”明人事:如,三年级学生刘一霖的《迎十九大》“强大祖国千家乐,和谐社会百姓福”,写出作者对国事的关心;五年级学生许嘉桐的期末学习梳理“呼朋唤友迎元旦,擦掌摩拳备期终”,写出对学习的热情;一年级学生林雨辰的“警察巡逻辛苦,医生治疗认真”,道出感恩之心。写节日悟文化:如,二年级学生董坤的《清明节》“年年祭扫先人墓,岁岁守存祖辈风”悟得中华敬祖的传统; 四年级学生李卓航的端午节联“飘香粽叶吟天问,雷动掌声念九章”,悟得端午文化的起源。写研学陶冶情操:如,二年级学生李奕萱的“二崤虎口夸天险,九曲羊肠证地雄”,感悟自然雄奇;三年级学生李政南的“昂首继承先烈志,扬眉接续故人心”,传承红色精神……

著名作家张炜曾言:“诗性是一个民族的核心隐秘,它不仅体现了人类追求完美的一种本能,还包括了更多的不可思议的能量。”德育从“写”开始,抛开心理学的分析,或许,也恰好借传统文化,呼应了诗性育人的能量说。于是,家长惊喜地说:“孩子想事做事比我都周全!”外地外校来访的领导、教师,则惊讶于学生良好的常规、学习习惯和广阔的阅读面。学校成功承办山东省“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现场会,成为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春秋课堂”,并与齐鲁师范学院牵手,成为齐鲁基础教育联盟学校。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