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他未完成的事业,我们接着干” 菏泽牡丹区“小荷学堂”让留守儿童绽欢颜 受灾学生一个也不能少 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在济南职业学院举行 用“心”访出“零距离” 微山县“春蕾圆梦活动”12年坚持扶危助困 淄博淄川区严把教师“入口关” 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19-2020)正式启动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他未完成的事业,我们接着干”

——致敬“齐鲁最美教师”伦学冬

□ 本报记者 周玉森

伦学冬的办公位仍放在那里,同事们在伦学冬的办公桌上系了一条红领巾 ,想告诉他“开学了,伦老师,我们会继续你未完成的事业”。(隗鹏 摄)

开学前不久,商河县褚集小学校长朱骆收到了伦学冬获评“齐鲁最美教师”的通知。他感到一丝欣慰,却高兴不起来。这是因为,这份荣誉,伦学冬自己再也无法接到。

心愿实现了,但他再也看不到了

开学前一天,记者再次来到这所距离商河县城20多公里的乡村小学。这天是褚集小学的新生报到日。从早晨开始,附近村民带着孩子陆续来到学校。办完报到手续后,他们不约而同地来到伦学冬执教过的三年级(2)班教室和新建的纪念室,缅怀这位曾经就在身边的“最美教师”。

与放假前相比,校园变化很大:校舍翻新了,操场修整了,办公用品更新了,唯一没有变化的是三年级(2)班教室和伦学冬的办公位。教室里的黑板上仍然留着伦学冬在最后一次家长会上写的几个字,他的办公位还在那里,简陋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摞厚厚的教学资料和文件,还有一张记录着工作计划的便签贴在桌面一角。朱骆说:“这是小伦留给大家的念想。大家都说:‘别动它,留着吧!’”

暑假里,朱骆和几个同事基本没有休息。他说:“经常有悼念、学习小伦的人来学校。其中有教育系统的,也有其他行业的。学校在上级关怀下,也对校园环境进行了改造。要做的事情多,我们就正常上班了。”

“如果没有因救人而牺牲,伦学冬一定是开学季校园里最忙碌的那个人。”看着开学报到的热闹场面,学校教导主任王成海不由得念叨起自己昔日的搭档。

在12年的教师生涯中,伦学冬一直在乡村学校任教,而在褚集小学一干就是7年。在这所只有一二三年级、11名教师的普通乡村小学里,从任课教师、班主任到安全管理员、卫生管理员、教导处副主任,他兼任着学校一半的行政职务,几乎每天都是最早到学校的。

“他真的把这个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一样呵护。”朱骆记得,伦学冬兼着财务工作时,每次买办公或教学用品都货比三家,目的就是节省下有限的办公经费。因为兼着的工作太多,他常常加班到很晚,所以学校向上级申请,给他发了2000元补贴。没想到,这笔钱被他退了回来。他说:“咱们学校人少,大家都很辛苦。再说了,学校只有这一点经费,还是省下来,攒够了,更换老师们的办公电脑吧!还有,那个土操场也得修修。”

暑假过后,开学了,校园变漂亮了,老师们的办公环境也改善了,但校园里再也看不到伦学冬那忙碌的身影了。

“学校里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

“就休息这么一两天,我没想到再也见不到他了。”直到现在,提起伦学冬的牺牲,朱骆仍然无法释怀。

在网上看到有人质疑伦学冬下水救人的专业性,朱骆很气愤。他说:“他根本就不会游泳。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他还会去想怎么避险吗?按照小伦的性格,他是不会想那么多的。那个孩子的安危才是他救人的第一反应。”

“奉献精神是一个乡村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小伦把这种精神发扬到了极致。”说到这里,朱骆有些哽咽。暑假里,每当和别人谈到伦学冬的时候,他的心里都特别难受。工作上的好搭档,生活上的忘年交,就这样突然走了。

同样难过的还有老教师冯德告。他和伦学冬既是师生,也是同事。他说:“伦学冬上小学时是我的学生。小时候,这孩子的家里挺困难,但他特别能吃苦。更难得的是,他还是个热心肠。大学毕业后,他就到了乡里教书。没想到,他后来主动申请回到村里小学,和我成了同事。”不仅如此,两个人还成了教学搭档。

冯德告记得,去年,伦学冬刚接手新班级的班主任,发现班里有个外村的留守儿童学习跟不上,生活上也很艰苦。为了能帮助这个学生,他多次进行家访,了解到该生因为家庭原因一直和曾祖父母在一起生活。于是,伦学冬经常义务给她补课。有时,看到这个学生没吃午饭,他就给她买来饭。当家长没法接送孩子时,伦学冬就接她到家里暂住。一学期下来,这个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提升。当家人来感谢时,伦学冬说“这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

“乡村学校很少被外界关注到,但在我们眼里,学校里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在冯德告看来,伦学冬一直把儿时的品质保持到了工作中。自从伦学冬回到褚集小学任教,冯德告就一直以有这样的学生而骄傲。

“长大后,我要像您一样,做一名教师”

因为褚集小学只有一、二、三年级,新学年开学后,伦学冬教过的三年级(2)班的学生们转到了邻村的展家小学,升入高年级。有的学生在开学前几天回到校园,想再看看自己的教室和伦老师。朱骆嘱咐他们:“到了新学校,升了高年级,你们要更努力学习。没事的时候常回来看看,别忘了伦老师和学校就行。”说着说着,校长和学生们的眼圈都红了。

暑假里,三年级(2)班的家校微信群里经常有人留言。班长邱梦琦还记得,伦老师最后一次上课时,为了哄大家高兴,就说下学期还教他们。再回母校那天,她告诉朱骆:“伦老师是我这一生最难忘的人。如果有可能,我今后也当一名教师,一名像伦老师那样的教师。”

已经上五年级的张行硕是伦学冬曾经教过的学生。在他的印象中,伦老师上课时总是一丝不苟。当学生犯错时,他也会严厉批评,但从来没让大家感到委屈。“伦老师眼里没有好坏学生之分。我的语文成绩不大好,他就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我开小灶。有一次,我不小心磕伤了眼皮,伦老师很着急,但是没责怪我,而是借了一辆电动车把我驮到卫生室,并垫付了医药费。后来,我爸妈来校,想把医药费还给他,他却坚决不要。”张行硕说,给伦老师送行那天,他也去了,心里很难过。

伦学冬生前有作教学笔记的习惯,他办公桌的抽屉里摞着几本厚厚的教学笔记。记者翻开其中一本,看到这样一段话:“我们的教育首先要承认差异,允许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败。正是因为有了错误,才有了教师的教育。教师要用教育的智慧来融化学生的失败,让他们在师爱中懂得如何面对挫折,让他们在师爱的鼓励下变得更加坚强,让赏识教育在他们的心田浸润出一朵朵灿烂的花。”

“他没做完的事业,我们继续干”

伦学冬的办公电脑系统的桌面上,有一张他抱着童年时儿子的合影。照片上那开心的微笑,让人一眼就看到那份浓浓的父爱。如今,他已无法再陪伴儿女们长大成人,他的事迹和精神,却一直激励着孩子和身边人。

开学前,褚集小学11名教师在新建好的伦学冬纪念墙前宣誓守护师德师风,做乐于奉献、学生喜爱的人民教师。(隗鹏 摄)

朱骆告诉记者,现在,伦学冬的各项工作都已经顺利交接给其他同事,每一位同事的工作热情都更加饱满了。“因为我们身边有小伦这个榜样。”

新生报到这一天,记者在校园里看到了一个新的忙碌身影,他是接替伦学冬担任学校教导处副主任的年轻教师张伟康。“伦老师走了。他没做完的事业,我们继续干。”张伟康和记者简单地聊了几句,便继续忙碌去了。开学后,这所平静的乡村小学又驶入“快车道”。同样的,在全国无数所乡村小学,更多的“伦学冬”们经过暑假的休整,再次走上自己默默奉献着的三尺讲台。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