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畅通中职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红星”闪闪耀校园 我省组建人工智能教育专指委 济南大学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 老师好 新闻资讯 三尺讲台铸国魂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红星”闪闪耀校园

——诸城市中小学校党建育人工作侧记

□ 通讯员 王瑞磊 宋伟

近日,诸城市百尺河中心学校党支部报送的微视频《一个老兵的国防情怀》在“学习强国”平台上推出,广为传播。视频中的老兵名叫刘光伟,是一位75岁的校外辅导员、国防教育传承人,是名副其实的“老红星”。

“我们每年都会邀请刘光伟老人到学校作国防教

育报告,培养师生的爱国情怀。”百尺河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朱德润说,“学校还把老人自建的‘国防教育书屋’列为红色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此开展活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像百尺河中心学校这样,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把党建育人工作做得接地气、有生命力,可以说是近年来诸城市教体系统以“党建项目+”为载体,围绕“红星”做文章,创新育人模式的一个缩影。

“建扩引”项目:让红色资源有活力

诸城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的故乡。据2012年出版的《诸城市革命遗址普查汇编》统计,共普查出革命遗址74处、其他遗址4处。其中既有党政机关成立地址、名人故居,又包括部分重要战斗战役遗址、党组织活动遗址,时间涵盖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这些红色资源是我们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关

键是如何有效开发利用,发挥‘红星’效应。”诸城市教体局党建办主任范国栋说。

“以前,王尽美虽然是我们村的名人,但真正能为学生开展红色教育的资源并不多。”尽美小学校长王青说,“现在,我们投资50余万元,以王尽美烈士生平事迹为主线,在校内建起了‘尽美乡怀馆’,学生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过来接受教育。”

在诸城,像尽美小学这样的学校还有很多:东鲁学校建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届全国代表大会资料收藏展馆”,龙都街道中心学校建成了“臧克家文学馆”,相州镇中心学校建成了“王愿坚文学社”……这大大丰富了学校的红色文化阵地和内涵。

建设红色文化阵地,只是诸城“建扩引”项目的第一步。在着眼校内建设的同时,他们又把目光投向了当地资源的扩容和网络资源的引进。

在诸城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协调下,诸城市委教育工委在王尽美纪念馆、刘家庄纪念馆等20处红色革命遗址,挂牌成立了中小学党建工作校外教育基地。除此之外,还充分利用“互联网+”,持续扩大“红色地带”,通过开展听革命故事、网上祭英烈等活动,从党的光荣历史和先模人物中汲取人生智慧与道德素养。

“百千万”项目:让教师心中有信仰

党建育人工作能否落实到位,关键在教师。如何让党员干部和广大教师追求并确立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引领学生成长的航向,是大难题。

怎么破?“我们持续实施‘百千万’项目,既发挥领头雁的标杆作用,以上率下,也注重形成‘雁阵效应’,协同发力。”诸城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泽琪说。

百名干部赴圣地。每年选派全市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赴延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参加党性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学校党组织书记的党性觉悟、履职能力,发挥书记的领头雁作用。

千名党员进基地。定期组织全市党员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缅怀先烈进基地,红色教育铸师魂”主题活动,持续推进党的组织生活正常化、党内教育经常化、党员管理规范化,发挥党员先锋岗作用。

万名教师学党史。全体教师以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阅读红色经典,领略红色魅力;以红色遗址研学观摩为途径,学党史、议党情、感党恩。

为强化教育效果,该市教体系统还建立了严格的目标管理、清单管理、积分管理、底线管理等一系列配套监管机制。“全校教师纷纷向党员干部看齐,主动争创教学先锋、育人先锋、服务先锋,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郁气氛,教师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密州路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新喜说。

目前,诸城挂牌成立市级“党员名师工作室”10处,打造“红星”教师,同步实行党员教师、骨干教师“双培养”机制。2018年,全市有41名教师被发展成党员,147名校长后备人才和县级以上骨干教师被列入未来3年重点发展党员对象,20名优秀青年党员教师被纳入名师培养计划和学校后备干部培养计划。

“观学研”项目:让学生成长有方向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是龙都小学儿童诗社的学生在朗诵臧克家的《有的人》。

“我们为当地曾获臧克家题词的《涓流》《儿童诗社诗刊》复刊。复刊后,刊物的内容以‘家乡情’为主。我们广泛开展诗歌创作、征文、展演、诗词比赛等活动,让红色文化走进课堂,走进孩子的心灵。”龙都街道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魏本旗介绍说。

在诸城,将红色文化引入课堂成为通行做法。不仅如此,该市还把各中小学校报告厅、多媒体教室打造成100个“校园红色影院”,让观看红色影片成为每名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各中小学校积极挖掘道德与法治、历史、语文等学科的红色德育元素,编写“红色教育”系列读本,将红色校本课程纳入校本课程体系,从师资、课时等方面予以保障。现已形成《乔有山下话尽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红色精神读本》《红色故事》《铭记》等20余套红色校本教材。

事实上,在诸城,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已从课堂内延伸到了校外的行走实践。该市依托中小学校外党性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红色研学,以“发现心中英雄”“走近红色模范”“开展红色采风”等活动为抓手,实地参观考察、户外拓展、调查访问,帮助学生找到人生榜样,获得心灵洗礼,争做红色传人。观看红色影片、学习红色课程、组织红色研学构成了“观学研”项目的主框架,旨在用精神力量涵养学生的生命成长。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着力打造红色资源、塑造‘有光教师’,培育‘出彩学生’,集聚‘红星效应’,将红色文化与教书育人融合统一,不仅拓宽了校园党建新路径,还提升了学校育人新高度。”诸城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熙良说。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