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课题研究不能只抓“两头” 作文修改必须精雕细琢 图片新闻 做教育的“最佳合伙人” 初中历史“板块式教学”初探

第4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4
【学科教学】

初中历史“板块式教学”初探

□ 汶上县第五实验中学 邵学壮

新课标强调:“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以往历史学科的学习大都停留在教师对文本的阐释解读和学生机械的读读背背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学习能力的培养缺乏有效手段。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立足学生终身发展,探索出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辨能力、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有效教学模式——“板块式教学”。

“板块式教学”即将分散、繁杂的历史知识,根据内容特点进行分类,整合为几个板块,使学习内容呈“板块”状分布。每个板块既自成一体,又密切关联,由一条教学主线贯穿始终,在循序渐进中层层深入,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板块式教学”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板块呈现,主旨鲜明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依据,“板块式教学”以教学目标为引领,所有板块始终围绕目标设计。板块的内容因课文特点、年段特点、具体学情而科学设定,每个板块都指向学习目标、指向历史教育功能的达成。

如《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我在教学时把内容整合为三大板块:金田起义建政权——北伐西征固政权——天京事变亡政权。紧紧围绕“政权”这一核心词,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漫长曲折过程。又如《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我把它整合为“走出去,诠释中华魅力”“引进来,展现博大胸怀”“同发展,撰写盛世篇章”3个板块,围绕“中外文化交流”这条主线,删繁就简,化难为易。这样学生学习起来,目标明确集中,理解透彻。

二、主线贯穿,注重逻辑

学习内容的几个板块由一条主线贯穿,板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具有内在的逻辑顺序,层层推进、相互渗透、环环相扣,最终将一节课建构成一个整体。如,近代史的第一单元,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跨度大,内容庞杂,可以说是一部近代中华民族的血泪史。我设计了如下3个板块:磨难篇——血海深仇、抗争篇——血铸中华、感悟篇——血的教训。3个篇章,以情感贯穿始终,用历史事实说话,从列强的侵略到民族的抗争,再到战争的启示,层层深入。学生在学习中,能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危机不断加剧,与外国列强的矛盾日趋激烈,及中国人民不甘沉沦、顽强抗争的不屈精神。板块之间“主线贯穿,注重逻辑”,教学有序,学习环节循序渐进,板块在一步一步落实的过程中连缀起来,使整节课衔接为一个整体。

“板块式教学”设计中,起一个恰到好处的板块名称也很重要。板块名称如一篇文章的题目,起着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课,有的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板块名称:都市繁华,生活多姿;宋词元曲,流传千古;通史巨著,彪炳史册。板块标题对仗工整,有诗词的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都市繁华”“宋词元曲”“通史巨著”也提示了板块的主要内容。这些板块名称,或充满诗情画意,或富有哲理,简明扼要,便于记忆。

相较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板块式教学”优势突出,教学效果明显,但也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学情,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板块内容。在学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课时,我联想到学生们感兴趣的电视剧《汉武大帝》,就引导学生把历史中的汉武帝与电视剧中“戏说”的汉武帝作比较。于是,依据学情,紧紧围绕“主人公”汉武帝,我设计了这样3个板块:初识汉武帝——原来是你、聚焦汉武帝——拨开迷雾、品评汉武帝——如是本尊。“初识汉武帝”,要求学生为汉武帝设计一张名片,包括姓名、所处朝代、生卒年代、职业、历史评价等信息,让人们初步了解一个真实的汉武帝。“聚焦汉武帝”,以问题引导:“汉武帝在属于自己的时代有怎样的丰功伟绩?”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分析讨论、总结概括。“品评汉武帝”,仍是把问题抛给学生:“你今天了解到的汉武帝和在电视剧中认识的汉武帝有何不同?你心目中的汉武帝是什么样的?”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需要教师真正摸清学情, 又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全盘把握,深入了解,精心建构。可以说,初中历史“板块式教学”为广大历史教师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也是对每名历史教师的挑战。

“板块式教学”,每个环节目标明确,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清清楚楚。它不只是历史教学的一种模式,更是理念的转变。它立足课标、源于教材、着眼学情,着力于课堂教学资源的优化,既是对传统历史教学方式的一次革新,又是对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它有助于打造高效课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热情。

初中历史“板块式教学”的有效实践,增强了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的信心。历史教学教研之路漫长而充满挑战。作为历史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渗透思想教育,让学生铭记历史,鉴古知今,成为建设伟大祖国的优秀人才,是我们的使命。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