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老典型新说 “招远是素质教育的源头” “学习”成为村民们的生活习惯

第5版:老典型新说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老典型新说
05

“学习”成为村民们的生活习惯

——莒南县高家柳沟村“记工学习班”66年的接力跑

□ 特约通讯员 刘艳

毛主席批示手迹

高家柳沟家庭学习班

9月17日,天朗气清,莒南县高家柳沟村组织委员严汝成站在田间地头,与徐淑利、王凤生、杨玲坤等地瓜种植大户热络地聊着天。严汝成家今年种了100亩黄烟、50亩地瓜、30亩芋头。现下,黄澄澄的烟叶进了烟炉,地瓜、芋头也一天比一天饱满。

“老严,多亏你介绍了紫罗兰与西瓜红这两个地瓜品种,结的地瓜皮俊肉甜,卖相好。今年的市场行情太好了!俺这300亩地瓜还没刨呢,上海、南京、青岛的客商就给俺下订单了。”王凤生美滋滋地说。杨淑利接过话茬说:“估计今年一亩地最少也得收入3000块吧!”

这两年,像这样的“地头会”,严汝成时常会召集村里几个种植大户来开,互相传授种植方法与管理经验。

这种爱学习的传统,在这个村子已经延续了60多年。自从上世纪50年代毛主席批示了“莒南高家柳沟记工学习班”后,“学习”成为村民们的生活习惯。

光荣的“记工识字班”

“那个时候,村里人大多是‘睁眼瞎’。建社以后,都找不出个记账员,人名、农具名、农活名都不会写,怎么办社?我们就组织办起了‘记工识字班’……”“记工学习班”发起人之一的沈德超说起当年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1954年,高家柳沟村青年团支部创办“记工学习班”,利用晚上时间,在社员家的厨房、院子里,由聘请的老师带着青年农民识字学习。经过两个半月的学习,115名青壮年学员中,有19名能胜任记工员,92人能记清自己的工账,解决了记工困难、账目不清的问题。

“我岳母严汝美就是‘记工学习班’发起人之一,她也是当时高家柳沟村第一届团支部组织委员。岳母在世时常说,要注重文化学习,这是头等大事。”村党总支书记沈德喜说 。

1955年12月27日,毛主席对《莒南县高家柳沟青年团支部创办记工学习班的经验》一文作了重要批示,称赞“高家柳沟村的青年团支部做了一个创造性的工作”“这个经验应当普遍推行”。高家柳沟成为全国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教育的典范,相继办起了12个青壮年学习班、6个妇女学习班。到1971年,高家柳沟村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由此,重视教育、重视学习,成为这个村的鲜明底色。从上世纪50年代的“识字班”开始,高家柳沟村民被赋予了创新、进取的精神特质:80年代学科技扫“科盲”;90年代学市场知识,搞活经济;新时代争当新型农民……

学习,山村长久的底色

打开笔记本电脑,连上数据线,村文化大院的微机室内正在投屏播放“黄烟大田管理要点”。这间不起眼的多媒体教室,就是村民饭后最爱去蹭的“热点”。种了100亩黄烟的王利生说:“书屋里的《黄烟种植管理技术》真是个宝贝。俺照着书科学种烟,烟叶成色就是好,一亩地收入5000块!”

学习早就成为这个村的生活常态。村里用心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定期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村里有中学、小学和幼儿园,我们还筹资150万元建起了希望小学。”沈德喜介绍说。如今,有2000多户人口的高家柳沟村已有500多名农家子弟考上了大中专院校,成了名副其实的“学子村”,涌现出了一大批“脑袋”“口袋”都富有的新型农民。

自打“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线后,村民们学习更方便了。这个拥有87名党员的村庄,“学习强国”注册实现了全覆盖,活跃度在95%以上。沈德喜认为,平台上的知识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村庄党建、经济发展等作出有益指导。“‘学习强国’这个平台,对做生意也有很大的帮助。”办了农资超市和“植物诊所”的支部委员严家存深有感触地说。

“老精神”催动新发展

高家柳沟村把毛主席批示作为精神坐标,艰苦奋斗,勤于学习,新农村建设一直走在全县前列。

“不断学习的高家柳沟村人的商品意识强烈。10年前,村里就有20多家花生加工厂,给村庄发展注入了活力。”涝坡镇党委书记李德营说。而作为花生老产区,上世纪90年代,观念超前的高家柳沟率先采用地膜覆盖,改良品种,改善种植模式,延长生产链。

如今,村里3000多亩耕地,一半以上是由合作社在种植。而村里最早的合作社是严汝成创办的。他通过自学、咨询,理解、把握了相关政策,率先流转了100多亩耕地,并取得了成功,他本人也获得“临沂市优秀新型职业农民”等荣誉称号。村里像这样的合作社还有8家。

不仅如此,在高家柳沟村,村民们热衷于网络、电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现在,村里有好亿府食品、华美服装、炫丽制衣等各类大小企业近20家,餐饮服务业户达到13家,300多名村民在企业里打工,外地到该村打工的人员有近百人。沈德喜表示,村子目前正在筹划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还有一个旅游观光项目也在快速推进中。

“如今,‘记工学习班’经过66载的接力传承已化为一种精神,未来必将走过更多的春秋。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传承‘记工学习班’的革命精神,建设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站在“毛泽东为高家柳沟批示展览馆”前,沈德喜满怀信心地说。

(本文图片由高家柳沟村党总支提供)

高家柳沟图书室

高家柳沟村党总支书记沈德喜向记者解说展览图片。

沈德喜的岳母严汝美是“记工学习班”发起人之一。图为2012年3月严汝美老人介绍当年识字班的故事。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