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三立”铸魂 匠心筑梦 商河县孙集镇寨子小学挖掘课堂教学的“新动能” “徒步拉练”磨炼意志 信息快递 山东艺术学院举办摄影专业师生作品展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实施孝道教育 弘扬传统文化

——齐河三中特色办学侧记

□ 通讯员 魏保和 高伟天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4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齐河三中是一所半寄宿制学校,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且留守儿童较多。在过去的班级中,农村学生与城区学生混合,学生有多方面的不适应。这种情况增加了德育工作难度。为改变这种局面,学校经过认真研究,在农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贫困家庭学生中进行选拔,组建“弘毅班”,以落实孝道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弘毅班”以传统“家文化”为建设理念。成员在生活学习上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并建立评价体系和奖学金制度。还开设传统文化课、影片鉴赏课、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学生快乐成长。经过3年多的探索,“弘毅班”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幅提高,团结互助,阳光自信,有强烈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自尊自爱意识。班风正、学风浓,班级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弘毅教育模式”。“弘毅教育模式”,简言之,就是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入课程,引入课堂。教师的备课过程、教学过程和行为习惯中都有传统文化的影子。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渗透到学校的自主开发课程,也渗透到其他学科中。优秀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具有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就是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具体表现。经历几年的探索、实践,学校提炼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5个篇章,分别是“入学篇”“为学篇”“吟诵篇”“习礼篇”“雅乐篇”,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入实际的教育教学行为中。

学校除了开齐开全国家规定的课程外,还开设了校本的德音雅乐课程。音乐教师们潜心学习,深入研讨,把《生命之河》《国家》《跪羊图》《厚德载物》《大道之行》《礼》等德音雅乐融入音乐课。教育处也利用校园广播在课下、放学、用餐等时段播放德音雅乐,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经过3年的实践,学生在校园内的坐、立、言、行都变得儒雅谦和。

通过推行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老教师言传身教,将自己积累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教师;年轻教师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勇于创新,对信息化教学的软件掌握得较快,经常耐心地教老教师使用先进的教学软件和教学设施。老教师有经验,新教师有最新的理论,两者结合,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们逐渐学会了感恩父母,感恩教师。他们真正体会到了父母的不易和教师的良苦用心。学生的思想端正了,学习的劲头也上来了。在学校里,生生之间有了良性的竞争机制,教师渐渐将课堂上的权力下放给学生。课堂上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

在齐河三中,学生既举止得体,又朝气蓬勃,有一股昂扬向上、立志成才的正气;教师立足讲台,人人争做“四有”好教师。该校先后获得“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被中国孔子基金会设为孔子学堂。“今后,我们将继续做好传统文化这篇大文章。我们相信,传统文化会引领师生和学校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校长段风玲充满期待地说。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