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山东将对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实施分类考核 从“高原”向“高峰”迈进 全省高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推进会召开 郯城严控活动“进校园” 魅力红薯节 “新技术革命背景下产教融合对话活动”举行 第七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决赛落幕 与共和国共成长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与共和国共成长

——山东体育学院服务国家体育事业发展侧记

□ 通讯员 刘蕾 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兴华

在山东体育学院齐鲁体育文化博物馆现代展厅的墙壁上,有一组让人看后颇为感动的老照片。它记录了新中国体育如何打破世界纪录的历史画面。

这组照片的主人公是山东体育学院知名校友、世界跳高名将郑凤荣。她是新中国体育运动史上第一个打破田径世界纪录的中国运动员。那是1957年11月17日,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郑凤荣的“惊人一跳”打破了由美国黑人运动员麦克•丹尼尔保持的世界纪录。

今年9月19日,郑凤荣回到母校山东体育学院。她在参观齐鲁体育文化博物馆时,又一次看到这组珍贵的照片。这位82岁高龄的老人望着这组老照片沉思良久,然后讲起了过去奋力拼搏的故事,并挥毫为母校题词3幅:“祖国荣誉高于一切”“超越”“为国争光”。

山东体育学院始建于1958年,是山东省唯一的体育高等学府。建校60多年来,该校始终以奋斗者的姿态,不忘育人初心,勤耕不辍,培养了近5万名优秀毕业生。一代又一代山体人在各自岗位上,为国家体育、教育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艰苦创业 励精图治

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山东体育学院在济南体育学校和山东师范学院体育系的基础上创立。

创建初期,一切都处于起步阶段。教学训练场地不足,办学条件很差。一座教学楼既是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又是教师办公室和教师宿舍。

1960年下半年至1961年底,正值我国遭受自然灾害的最艰苦时期。大多数师生因营养不良而全身水肿,但是大家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正常上课和训练,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逐年提高。

在1959年5月举行的山东省第八届运动会上,该校获得了各项球类比赛的冠军和田径、举重两个团体总分第一名。在1959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该校学生郑凤荣以1.70米的成绩获得女子跳高金牌,并以2514分的成绩获得女子三项全能金牌;学生王福荣以3121分的成绩获得五项全能金牌,同时以42.58米的成绩获得铁饼第八名。

1962年,遇国民经济困难,学院暂时停止办学。4年的办学时间虽然短暂,但意义非凡。在四周是灰渣瓦砾的运动场上训练出了全国冠军,从破旧简陋的教室里走出了优秀的体育教师、体育管理干部、文化名人甚至赫赫有名的将军。

艰辛办学 培育英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山东体育学院进入了恢复建院、不断发展的新阶段。

刚刚复建时,山东体育学院“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借用山东省滑翔学校的校舍和周边学校的运动场上课和训练。但是,师生员工不怕困难,发扬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团结协作、敢打硬仗的传统,重新创业。

1985年,学院重新确立校址后,先后新建了综合训练馆、田径场、图书实验办公综合楼、教工宿舍、学生宿舍等设施,办学条件有所改善。该校围绕“积极加快学院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将山东体育学院逐步建成全省体育教学、训练和科研中心”的办学目标,不断强化管理,深化改革,促进办学规模不断壮大,教学水平稳步提高。

该校还成功举办和承办了全国体育院校首届“贺龙杯”田径邀请赛、山东省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等大型赛事,选派优秀运动员参加国内外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培养出魏林坤等世界级运动健将和于学青等国家级运动健将。

抢抓机遇 加速发展

从2002年开始,该校抓住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机遇,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

2002年,该校在山东省水上运动学校的基础上,设立日照新校区。日照校区的建立对该校来说,既是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的良好机遇,也是新时期的又一次艰苦创业。广大教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突出体育院校的“体育”特色,积极培育特色学科专业品牌,努力把日照校区建设成为功能齐全、设备现代的优美校园。从此,国家足球学院和国家篮球学院、国家田径队备战奥运会训练基地和中国田径协会青训基地、世界健身联合会(国际)中国培训学院等相继落户该校区。

2003年6月,该校与山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山东省体育科研中心合并。“三合一”之后,该校的人才队伍得到优化,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办学成效显著,涌现出尹延勤、马文辉等一大批优秀教练员,培养出了邢慧娜、奚爱华等一大批世界和全国冠军。

2005年12月,该校又抓住山东省承办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机遇,搭上省建体育场馆及其附属设施的快车,开始建设济南新校区。2009年上半年,济南新校区全部建成并交付使用。自此,该校形成了“以济南为主,以日照为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深化内涵 质量立校

从2009年开始,尤其是进入“十三五”以来,该校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住“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积极践行“对接需求、协同创新、集聚特色”的发展理念,主动对接“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需求,实施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2016年7月11日,山东省体育局、山东体育学院体育科技服务创新研发平台(机构)启动发布会在山东体育学院济南校本部举行。截至目前,体育科技服务创新研发平台已发展到40多个,在服务全民健身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效显著。

2017年,该校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上取得37枚金牌、21枚银牌、16枚铜牌的优异成绩,是全国体育院校中的“一枝独秀”。2018年,在雅加达亚运会上,该校50名学子和校友代表国家队参加15个大项33个小项的角逐,荣获24枚奖牌。

该校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2017年,该校被确定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该校荣获山东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创历史最佳。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含1项重点项目),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2018年10月15日,齐鲁体育文化博物馆、萧蕙美术馆在山东体育学院开馆。该馆的建成不仅填补了我省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空白,而且对展示体育发展历史、保护体育文化遗产、弘扬体育精神、普及体育知识、增强全民健身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8年10月8日,该校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经验登上《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