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高等教育 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 为高校干部“精准培训”点赞 “国庆日走过天安门,我感到无上光荣” 山东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泰山学者”指导本科生出成果

第5版:高等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高等教育
05
【高教时评 】

为高校干部“精准培训”点赞

□ 张兴华

近日,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在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介绍他们开展“精准培训”的做法和经验。他们实施的高校干部培训“四项机制”,分级分类精准实施培训,使全省高校参训干部对培训课程评价优秀率平均达92%以上,对培训综合满意度平均达98%以上。这一做法和经验受到与会者的广泛赞同。

这一做法和经验的可贵之处,在于有效克服了高校干部培训中存在的“四性不强”现象。所谓“四性不强”,就是培训“不顾需求”,安排内容“上下一般粗,左右一样齐”,导致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培训“不看对象”,培训教师时仍然采取“填鸭式”“满堂灌”的方式,导致培训的精准性不强;培训“不重管理”,特别是在短期培训中,“短视行为”仍然突出,导致培训的严肃性不强;培训“不讲评估”,突出表现在“请谁讲”“讲什么”“如何讲”等关键环节,缺少严格的评估,导致培训的实效性不强。

针对“四性不强”的问题,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在高校干部培训中建立完善的“四项机制”,可谓切中肯綮。

强化针对性。“供应与需求相背”“课程与实际脱节”是高校干部培训中一直没有解决的难点问题。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建立“培训需求调研分析机制”,强化需求导向,有效破解了干部培训“无的放矢”的痼疾。通过开展训前摸底,按需设课施教,发放《培训需求调查表》,发动学员提出个性化需求,并且认真分类汇总分析,按需调整培训内容,确保培训务实管用。正是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思考问题、制定制度、作出安排,才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高校干部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强化精准性。高校干部教育培训贵在精准,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着力弥补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短板。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建立“分级分类高质量培训机制”,通过精准确定培训对象,结合不同层次、类型、岗位干部的特点和需求,分级、分类、分专题设置班次;精准设置培训内容,构建专题化的内容体系,确保培训重点集中、层次清晰;精准选配授课师资,打造了领导干部讲坛、专家学者讲座等品牌课程;精准创新培训方式,统筹结合专家报告、小组讨论、学员论坛、现场教学等方式,增强了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强化严肃性。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建立的“全程跟班管理纪实机制”,坚持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考核,以“严”的管理促“实”的学风。通过建立训前教育制度,组织学员签订《承诺书》,强化学员的纪律意识。通过建立跟班管理制度,选派班主任、联络员跟班管理,严格执行课前点名、请假与销假、“无手机课堂”等制度,对学员进行全程跟踪、即时考查。通过建立学员自我管理制度,设立临时党支部、班委会,设置纪律委员专门负责纪律工作,组织学员轮流主持报告、开展活动、组织讨论,引导学员实现自我管理。按照考核评价制度,根据学员培训期间的表现分别作出培训鉴定并存入其档案,作为干部表彰奖励、晋升级别、调整职务的重要依据。

强化实效性。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核心问题是质量。加强高校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对优化培训过程、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引导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建立“干部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过程监测与结果评估相结合,强化了培训的实效性。通过制定《高校干部培训绩效评价指标》,对培训效果进行量化打分、等级考核。注重干部培训跟踪问效,建立培训效果调研反馈机制,对培训班学员后续职业发展进行跟踪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走访等形式,征求参训学员的意见、建议,提升培训水平和质量。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