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让校内托管叫好又叫座 新闻资讯 图片新闻 简 讯 正谊传弘毅 百年领风骚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正谊传弘毅 百年领风骚

——济南艺术学校传承百年正谊精神

□ 特约通讯员 高婷

这里,走出了季羡林、王幼平、孙思白等著名人士;鞠思敏、于丹绂、黄炎培、陶行知等著名教育家曾在这里任教。

这所学校历经百年沧桑,虽几易其名,但一直坚持既定的办学方针,将正谊精神传承至今。走过百年的正谊中学,如今更名为济南艺术学校。她继承发扬老前辈的严谨教风,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艺术人才。

“山东的蔡元培”鞠思敏创办正谊中学

1913年秋,一些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同盟会员、山东省优级师范部分毕业生及教育界知名人士鞠思敏、蒋衍升、王祝晨、刘冠三、于明信等60多人共同创办了正谊中学。学校的创办宗旨是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革除官办教育的陈规陋习,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开创民主进步教育的新风气。“正谊”校名取自《汉书•董仲舒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意为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匡扶正义。

当年,为办好正谊中学,鞠思敏自费到苏浙京津及日本等地考察,并与蔡元培、陶行知、胡适等保持密切交往。还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演,如黄炎培、陶行知、张伯苓等,都曾登上过正谊中学的讲台。鞠思敏主张兼容并包,崇尚感化教育,认为“几无不可造就之青年,几无不可任用之人才”,被称为“山东的蔡元培”。

当年,鞠思敏坚持“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正谊中学在招生时非常独特,不仅不争抢优质生源,反倒有意错后招生时间,为的就是尽可能把其他学校的落榜生都招录进来。显而易见,如此招来的学生,良莠不齐在所难免。因此,鞠思敏被戏称为“收破烂校长”。

学校管理上,鞠思敏坚持晓之以理的正面教育,绝无生硬粗暴的横加管束。正谊中学几十年间没有开除过学生。鞠思敏对此的见解是:“教育者的责任应是尽可能把不好的学生教育好。开除学生虽然很痛快,但太简单了,而且给社会增加了负担。”

“学校共湖山对峙,教育与天地共流。”这是正谊中学创办10周年时,鞠思敏为学校撰写的对联。正是创办者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使得正谊中学名噪一时,培养的学生遍及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国学大师季羡林。他在晚年时回忆说:“我少无大志。小学毕业以后,考入了‘破正谊’,校长就是鞠思敏先生。他个子魁梧,步履庄重,表情严肃却又可亲。他当时并不教课,只是在上朝会时亲自对全校学生讲话。他讲的没有什么惊人之论,无非是处世待人的道理,但是从他嘴里讲出来,那缓慢而低沉的声音,认真而诚恳的态度,真正打动了我们的心。以后在长达几十年中,我每每回忆这种朝会,心里就油然升起幸福之感。”

百年正谊 红色传承

1913年建校伊始,这所私立学校就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五四运动后,正谊师生在鞠思敏、王祝晨等的带领下,参加社会各团体的抗议活动。学校还成立了“华醒商行”,师生上街示威,抵制日货,支持商家罢市,并包围了日本领事馆,与反动军警对峙到深夜。曾任外交部副部长的王幼平就是正谊中学毕业生的优秀代表。

抗日战争中,正谊学生们积极参加了中共济南地下党领导的全市学生联合行动,坚决反对蒋介石的投降路线,南下南京政府请愿,卧轨阻止军队退逃。上百名正谊学生冲破反动政府的重重包围,奔赴延安。

新中国成立后,正谊中学几易其名。2005年,学校与原济南市文化局所属的济南艺术学校合并,正式更名为济南艺术学校,成为济南市教育局直属中等艺术专业学校。2011年,学校迁至舜耕路新校区。

弘毅相传 再领风骚

济南艺术学校坚持以“弘毅”为代表的正谊精神,以培养高质量艺术后备人才为己任,致力于打造省内领先、国内知名、逐步走向国际的艺术职业教育品牌学校。

近年来,学校坚持开门办学的方针,先后与山师大、中华女子学院、山东艺术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2015年,学校视觉传达专业与济南职业学院实现了“三二连读”的成功对接;2019年,学校又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合作招收“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舞蹈表演专业学生。这种市直艺术类中专学校与本科院校实施“3+4”贯通培养的模式在省内是首例。学校被授予“省艺术教育示范校”“省中职优质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多年来,济南艺术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艺术人才。学校毕业生在清华大学、中央美院等院校继续深造,还有的在中国歌舞剧院、日本四季舞蹈团等专业团体和省市广播电视台及各大航空公司等就业。

百年正谊是一部艰苦创业、生生不息的奋斗史,是一曲代代相传、点燃生命激情的时代交响乐。我们期待,这所百年名校在新时代谱写出更加绚丽的乐章。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