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图片新闻 班级量化的制定与实施 教师的“自然生长”与自我革命 来自星星的孩子(下)

第7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7

班级量化的制定与实施

□ 济南七中 王盈

一个班级,在某种程度上,既是一个大家庭,也是一个小社会。家庭需要温度,社会需要制度。班主任既要像亲人一样教导和照顾学生,又要在这个小小社会中做制度的维护者。那么,如何做到既有温度又有制度的管理,如何把握温度与制度之间的度,班级量化的制定应该遵循什么原则,怎样的量化才是有效的呢?

一、班级量化制定与实施的最佳时间

在高中阶段,何时是制定班级量化的最佳时间呢?我认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后是实施量化的最佳时间。

首先,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建立需要时间,彼此了解需要时间,班主任威信与魅力的建立也需要时间。从新生入校到期中考试是班主任建立威信的关键期。学生们在心理上接受了你、认可了你,是班级所有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实验告诉我们,要遵循事物内在的时间表,只有做好了成熟的准备,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完试这个节点便是实施班级量化的最佳时间。

二、班主任和班级量化的关系

班主任既要做到像亲人一样教导和照顾学生,又要在班级这个小小社会中做制度的维护者。所谓的维护者,首先是制定量化的主导者,其次是执行量化的坚守者。做主导者,我们很容易做到;要想把量化长久地执行下去,做个坚守者却很难。第一,我们身边没有监督者,这需要班主任自觉且坚定地坚守。在每天不停地遇到突如其来的工作时,很容易把制定好的班级量化搁在一边;时间长了,班级量化就是个摆设,没有了任何意义,而且还有负面影响。一件事情做着做着就没有了下文,有头无尾。这样怎么会培养出具有懂得坚守、持之以恒良好品质的学生呢?

三、班级量化制度的内容

班级量化的内容重点一定要在行为规范上,而不是具体的学习量化。

(一)化繁为简

基于客观存在,班主任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量化内容不要追求面面俱到。比如,要对班级各科作业进行量化,根据学生的状况,各科作业的数量和质量都会有很多问题。如果每科作业都纳入量化体系,不交作业-1,作业不合格-1,9科考试科目,每次50人的作业量化统计,这是多么大的工作量!每天都完成统计,是绝对不可能的。而且,面面俱到的结果一定是没有区分度的。

(二)要有区分度

80%以上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学习上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也一定体现在作业上。如果9科都统计作业情况,A学生语文作业-1, B学生数学作业-1,C学生英语作业-1。3名学生在作业量化上都-1,这就没有了区分度。最后,全班学生的作业量化减的分数都差不多,这项统计就没有意义。

如何做到量化有区分度?以学习为例,我选取2~3科进行量化。或许有的教师会问,其他科目怎么办?大家要明白,全部统计没有意义,必须有所舍弃。那么,这2~3科该如何选取呢?首先,如果自己所教的科目是考试科目,那一定要选;语数外中一定要选一科;此外,成绩最差的一科要选。每科选出来后,还要根据科目找到量化点。比如英语、语文甚至史、地、政,可以以平时常规默写性质的基础知识检测作为量化统计点;理科方面的量化,可与任课教师商讨。但是量化的着眼点一定是在基础知识上,而不是能力的区分。

(三)量化内容要具体且客观

在学习方面的量化,一定要做到具体。因为每一科、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是可以用各种成绩和结果进行量化的。但是显然不能仅仅量化学习,更重要的是常规的各种量化。如果做不到量化内容的具体化,最终量化会形同虚设。比如:卫生是班里一件大事情,也是令很多班主任头疼的事情。怎样对班级卫生进行量化呢?地面没扫干净-1,黑板没擦干净-1。怎么界定地没扫干净、黑板没擦干净呢?主观性太强,不好操作。大家要学会换个角度解决问题。班级卫生虽然是值日生做,但是跟值日生的关系不大,而是跟每名学生的保持有关系。所以,卫生量化一定不要量化值日生,而要量化每名学生。很多班,值日生早上、中午做完值日后很干净,但是到了放学时,或者每周大扫除前,班里基本就是“垃圾窝”了,满地是垃圾。所以,班级卫生应该量化谁,是不是就一目了然了。

具体的量化该怎样进行呢?下面,分享一个有效解决班级卫生整体问题的量化实例。量化桌椅下面是否有垃圾,鉴于有时候无法界定是谁的,所以同桌是捆绑在一起的。另外,量化的时间也要巧妙地选取。选上午、下午的大课间,不要是早上、中午刚刚做完值日的时候。大课间,班主任是会到班里去的。另外,这也是居中的一个时间。这个时间,卫生保持得好,到放学时,教室里基本上也是干净的。

(四)分层次量化

班级量化要有生命力,需要每名学生积极参与。而让班级里四五十名学习程度不一、表现不一的学生能够对自己满怀希望,便是要他们能够通过稍微的努力就可以有很大的收获或者被认可。班级量化一定要分层次,在同水平的学生中展开竞争。如果不进行分组,第一名永远是第一名,最后一名永远是最后一名。第一名没有被超越的危机感,最后一名永远看不到希望,这样的量化没有生命力,也没有存在的意义。合理的量化是要让参与者都有不努力就会被超越的危机感,也都有只要努力便有进步与收获的获得感。

通常,我会通过半学期的观察,把学生根据学习和行为表现大致分为A、B、C三个大组。各组成员在组内进行量化评比,各组前三名都会在每个量化周期结束后得到相应奖赏。教师要做好学生们的思想工作,重点就是告诉学生,并不是把他们分成三六九等,而是让他们更加公平地参与到量化中去。并且,为避免有些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C组的学生可以选择去B组,B组的学生可以选择去A组,但是A组学生必须在A组。因为A组学生是班里各方面都出色的或者是班主任认为有潜力的,他们对班级是起引领作用的。

分层次量化避免了第一永远不费力就是第一,最后一名永远是最后的现象,并最大化地体现出了公平性。只有这样的量化才能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才有意义。

(五)慎用加分

虽然我们的教育中要更多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但是,在量化时,尽量只减分不加分。第一,还是区分度问题,减了又加,增加了工作量;而且,最后分数回到原点,没有区分度。

但是加分必须有,加分给谁,这个问题很重要。要加给那些在各组量化排名倒数的学生。道理很简单,如果有学生每次都排名倒数,久而久之,他便觉得无所谓了,不会再去争取、再去努力。班主任要做什么?不是仅仅统计量化结果排出个123,而是要有策略,让量化真正服务于班级管理。那么,怎样不出现这样的恶性循环呢?就是巧妙地给这些学生加上一定的分数。显然,分数不能平白无故加上。这就到了我要讲的最后一个问题。

(六)量化结果的使用

如果说量化的内容是“0”,量化结果的使用是“1”。“1”在“0”的前面,量化才有意义。量化结果该如何使用才有意义呢?宏观上讲,需要让量化成绩优秀的学生得到认可。这也是量化制度公平的体现。一个班级如同一个小小的社会。就像努力的人在社会中会得到认可,赢得地位一样,在班级里,同样要给予努力的学生各种奖励。比如,量化成绩优秀的学生,有优先选择座位的权利,可以不做值日,甚至在节假日可以酌情减少抄写的作业。当然,科目只限班主任这一科,不能擅自扰乱其他任课教师的教学。

班级量化不仅量化学习,也量化日常的行为规范,在某种意义上兼顾了公平,成绩好不代表平时的言谈举止好;成绩不好,但或许在其他方面有值得其他同学学习的地方。实行班级量化,就是要在制度的规范下,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能让班级这个小小的社会良性运转、稳步前行。

3年一个周期:高一,手把手教学生学习量化;高二,指导学生量化;高三,放手让学生自己量化。或许高一的时候,你会觉得工作量有点儿大,但当各项工作走上正轨,你会越来越轻松。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