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健康生活 过年不做“低头族” 节日防“心衰” 人间烟火浓 乡村新年的阳光 年糕味里年味浓

第8版:健康生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健康生活
08

乡村新年的阳光

□ 王珉

春节前夕,我看到兄弟发的朋友圈:“中国人消费水平提高,旅游过年这种新兴习俗在我们家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不喜欢长线出境游、短线出境游和国内长线游,因为那只是标志性建筑打卡的方式。我选择在乡村过新年,因为乡村最有年味。”记得那年,我蹭了兄弟的车,和他一起去杭州市临安区清凉峰镇品尝乡村美食。100多道当地特色美食,让我们这些游客吃上了比除夕夜更丰盛的菜肴。然而,我更难以忘怀的,是跟随母亲回老家福建省惠安县给乡邻拜年的盛景。

阳光普照的乡村新年,总是温暖美好的。母亲的老家位于偏远山村,因是茶乡,还没入门,迎客的便是一阵浓得化不开的茶香,好客的主人热情地招呼我们。一杯清茶下肚,母亲一一向我介绍村里的长辈,七大姑八大姨,仿佛整个山村就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我不停地点头鞠躬,致以小辈的问候,他们好奇地询问我的一切。得知我是电视台记者时,他们都竖起了大拇指,不停地夸我,说现在媒体是“无冕之王”,很多事都要靠媒体曝光。在文明之风席卷农村的当下,媒体人在村民眼中可谓“香饽饽”。亲人们还盘点着过去一年丰厚的收成,憧憬着来年美好的生活,喜悦的笑声像怒放的迎春花,飘荡在风里。乡间小道上,新年的阳光渲染着喜事。好几队浩浩荡荡的迎亲车队在行进,每辆车的车盖上都有一朵鲜艳夺目的大红花和一个夸张艳红的“囍”字,沸腾喧哗的嘈杂声响好不热闹。

有人认为,乡村拜年只能喝茶聊天。其实不然!好客的主妇们早已备好下酒菜:农家野猪大骨汤、炸米粿、炒粉条、鲜绿的蔬菜……一盘盘摆上桌来,自家酿的米酒也出场了,你不喝上两杯,主人绝不会让你离开。

墙根下,新年的阳光朗照着农村老人的幸福,他们也邀我喝自家酿的纯正糯米酒。平时,我滴酒不沾,兄弟小聚多半以茶代酒。但春节时,推辞似乎显得不合时宜。一开始是半推半就,不料,那放在炉火上温过的糯米酒暗香扑鼻,让我心动。喝一口,甜甜的,暖暖的。原来,酒中加了冰糖。一口入喉咙,瞬间通体舒泰,五脏六腑皆顺。我喝着好喝,不觉兴起,喝了个忘乎所以。从村头走到村尾,从东家走到西家,从清晨走到天黑,不知有多少酒入了肠胃,最终晕乎乎地被母亲搀回了家,一头倒在床上,呼呼大睡。品味亲人自酿的酒,微醺中想到了长情的陪伴。平生仅有一次醉酒,醉在了返璞归真的乡情乡音中。一时间,难以言表亲人团聚的欢乐,阳光合着袅袅飘荡的炊烟,无不表达着喜悦和欢畅。

如今,过年已不时兴短信拜年和电话拜年,流行微信群发拜年。在微信朋友圈晒春节见闻,不失为新年的时尚乐趣。但我更爱自己发布在微信朋友圈里的那条散发着乡土气息的拜年“九宫格”短文。因为那里面有老家的亲人,也有一排排新房,更有唢呐和鞭炮的沸腾声。在如今追求品质和高端定制旅游的背景下,乡村新年代表着返璞归真的邻里情,更是人与人、心与心之间零距离的淳朴关怀。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