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让书香溢满校园 临沂方城中心小学以红色影视教育传承沂蒙精神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严防严控打好疫情阻击战 济宁市兖州区实小教育集团“实小八点半”传播好声音 寿光市纪台镇教育学区热水系统暖手又暖心 皮影戏“闹”进教室 高青县青城学区创新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 让优秀传统文化滋润学生心田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让优秀传统文化滋润学生心田

——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拓展文化育人新空间

□ 通讯员 李炳熙 王静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从这首诗中,你们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我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我要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妈妈,用优秀的成绩来回报妈妈对我的爱。”……这是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南校区以《文明基因•孝诚爱》丛书为教材,创新道德教育模式,将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学生教育的场景。2019年3月,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对该校“德融数理”课堂教育模式作了专题报道。

“经典诵读比赛”“童玩节”“亲子读

诗”“家庭文化节”“诗韵悠扬、放飞希望班级合唱”……如今,类似的活动和课程已经成为淄川实小南校区学生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该校通过这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之花在校园里尽情绽放。

校园文化:寻找养正的着力点

“小到学校的一花一木的搭配、一石一物的安放,大到一园一景的规划,我们力求让校园里的每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个角落都传递传统经典的声音,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切实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该校校长许振涛说。

学校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提出了“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办学理念,把“养正”作为办学的核心元素。学校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内涵,努力打造“和美文化”,用文化的力量涵养学生。在校园里打造“童蒙养正十景”,它包括“《弟子规》力行园”“家训廊”“孝德廊”“校训廊”“十好榜”“父母规”“国学苑”“养正苑”“游戏园”与“和美论坛”;在楼道内,以古朴、典雅、简约的装潢形式展示传统礼仪故事、名人名言,让学生在课间、上下学期间随时浏览,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课程开发:找准养正的生长点

“我们学校专门开发了相关的校本课程,如经典诵读、传统游戏、陶艺等课程,让学生在感受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许振涛说。

学校把经典诵读作为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以《经典诵读读本》《中华经典素读范本》和《中小学生必背古诗》为依托开发校本课程,并开展了“传统吟诵校本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已于2018年顺利结题,相关校本课程获得全国NOC大赛二等奖。

“陶艺、鲁派内画等优秀传统艺术在淄川一直得到较好的保护和传承。借助这些优秀传统艺术,可以引发学生的奇思妙想,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文化熏陶。”许振涛介绍说,自建校以来,学校以“乡情”为主线,以“挖掘地域文化、弘扬匠心精神”为主题,成立了“陶艺工作坊”和“内画工作坊”,邀请陶艺大师王一君、鲁派内画传承人张维刚定期到校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既能在其中体验捏塑技法和简单的拉坯塑形,也能学习传统内画技艺,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体会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力量。

多彩活动:寻找文化育人新载体

许振涛认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对其进行深层次的精神挖掘,多渠道、多方位开展活动,让全体师生参与进来,让他们在活动中品味、感知、接受优秀传统文化。

为确保活动实效,让学生有兴趣积极参与,学校把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写进每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制订相关活动的实施方案,并探索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孝老爱亲”活动让学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百善孝为先”;“寻根认祖晒家风”,加深了学生对家庭文化的了解,使他们领会到从家风里折射出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家庭文化节”,学生们绘家庭根脉图、写家书、展家史、晒家宝、秀家艺、赛家宴、扬家风,弘扬、践行良好的家风、家训。

2019年六一儿童节,学校以“我们都是追梦人”为主题,开展学生素养展示活动。活动中,各班学生依据传统故事、传统曲艺、经典作品进行创作,并且在创作过程中感悟文化、接受教育。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栏目对此次活动作了报道,网易进行了现场图文直播,点击量达11万余人次。

建校5年来,该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家庭教育实践基地、山东省书香校园、淄博市首批优秀家长学校。

“我们将继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汲取立德树人的智慧,坚持文化立校,引领学生做中华文明的坚定传承者和践行者。”许振涛说。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