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健康生活 徜徉在美丽元宵节 立春:防疾病 重饮食 节日里的硬菜 马街书会“嘉年华”

第8版:健康生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健康生活
08
【生活保健】

立春:防疾病 重饮食

□ 邬时民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表示一年之际的春天到来了。有道是:“春风吹又生。”随着春天的到来,草长莺飞、桃红柳绿的景象渐渐呈现在我们眼前。

农谚谓:“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这时,人们会走出门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进而踏青寻春。在南方,由于春天来得比较早,人们会借着春天的一丝暖意,脱下厚重的冬装,舒展自己的形体,感受春意的美妙。把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有助于精力充沛。不过,渐渐暖和的春季也是“惹事”的季节。俗话说:“春天孩儿脸,天气说变就变。”尤其是处于立春时节的初春,气候特点是乍暖还寒。这时,人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疾病。

预防疾病

那么,立春时节容易引发哪些疾病呢?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天感受寒邪,寒邪伏藏于体内,日久化热,待春阳外发时,邪气随阳气外出,易发生温病。温病指的是西医学中的流行性腮腺炎、甲型肝炎、风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季节性流行病。

随着天气的转暖,最容易引发的是感冒。忽冷忽热的天气使人体体表组织的调节机能不能对骤变的冷热刺激做出迅速反应,一旦着凉就会感冒。因此,初春时节应穿着适当、运动适度,避免着凉,以防生病。

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阳光明媚的初春,不经意间往往隐藏着一股看不见的“杀气”,因为1~3月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高峰期。立春前后,阳光明媚和寒气袭人经常交替出现,日平均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变化较大,适应天气变化能力较差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意外事件的几率会增大。

因此,按照“春捂秋冻”的道理,尤其是对老年人和患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慢性疾病者来说,冬装还是慢脱为宜。在寒冷的北方,立春还只是名义上的春天到来,实际上仍然是寒风肆虐,更应注意御寒保暖。

注意饮食

立春时节除了注意御寒保暖、预防疾病,还应注意饮食方面的调养。中医认为,肝禀风木,外合于春,故春天人体肝气易亢。肝旺可伤脾,影响脾胃对饮食的传输和消化功能。在气候由寒转暖的春天,人们饮食生活的安排须顺应阴退阳长的“天时”。唐代药王孙思邈曾讲“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因此,立春开始,可适当进食米粥、大枣、蜂蜜、花生、山药、土豆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以及具有清肝养脾功用的黄绿色蔬菜、豆制品和各种瘦肉,少吃过酸或过于油腻的肥肉及糯米等不易消化的食品,以“甘平”为宜。

随着春天的到来,人们易发生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为有效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要注意多吃胡萝卜、菠菜、芹菜、花菜、油白菜、莴笋、莲藕、柿子椒等时令蔬菜。据研究,蘑菇、香菇、黑木耳等食用菌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是不可多得的天然保健品。

此外,春天正值各种既具营养又有疾疗作用的野菜茂盛之时,如荠菜、马齿苋、鱼腥草、蕨菜、马兰头、香椿等。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菜部”前言中曰:“五菜为充,所以辅佐谷气疏通壅滞也。”从古籍记载中,可以看出蔬菜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而开春后,随着天气的转暖,各种蔬菜陆续上市,因此应抓住时令特点,多进食蔬菜,以补充冬令时节进食蔬菜的不足。春天到来,阳气生发,一方面,人体各组织器官日趋活跃,增加了对营养物质的摄取;另一方面,不时袭扰的春寒又会加速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导致抵抗力下降。此时,应适当摄入鱼肉、鸡肉、鸡蛋、豆浆、牛奶、牛肉等优质蛋白质以及红薯、黄豆、核桃、芝麻等热量较高的食物。

正确进补

民间有冬令进补的习俗,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观念的增强,进补不再是冬季的“专利”,四季进补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春季也可进补,但要注意进补方式和补品种类的选择。根据时令特点,春天应用升补之法,充分调动人体的阳气,使气血调和。

开春后,冬天滋补型的膏方就可以暂停,春天要吃膏方宜加些西洋参等清凉的物品。阿胶一类的“腻”性滋补品,适宜冬天温补。春季人体脾气较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忌阿胶一类的大热滋补品。

在滋补品中,除虫草、燕窝等比较清淡外,其他滋补品最好不要随意服用,以免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