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空中课堂”架起教学新桥梁 青岛:为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配关爱导师 潍坊高新区开启学前教育“互联网+疫情防控” 新模式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阳信县学生学习和防疫两不误 威海高新区“一校一策”指导学生网络学习 德州市德城区为中小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沂南县教师王明超缴纳特殊党费 菏泽市牡丹区为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子女“护航”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空中课堂”架起教学新桥梁

——昌邑市全力做好延期开学期间学生学习生活指导

□ 通讯员 马显智 陈玉顺

如何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不耽误学生延期开学期间的正常学习,成为广大家长的烦心事,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新课题。昌邑市教体局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科学制定延期开学指导方案,搭建“空中课堂”,努力满足疫情防控期间学生正常的学习需求,为全市师生架起了延期开学期间教学的新桥梁。

加强顶层设计

昌邑市教体局党组书记魏宾告诉记者,为全力做好延期开学期间学生学习生活指导,确保疫情防控与学业指导两不误,昌邑市教体局制定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寒假学习生活指导工作的通知》,指导做好“超长假期”期间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组织教研部门分学段制定《延期开学师生学习生活指导建议》,指导各学校按照“一校一策”“一班一方案”的要求,制定《延期开学学生学习生活指导实施方案》《学科学习生活指南》,通过微信群等将电子版推送给每名学生及其家长。

高中学段指导学科教师根据学情有计划地推送“新任务”。教师通过QQ群、微信群指导学生学习、答疑解惑。要求各高中学校指导学生制定详细的学习、锻炼时间表,明确在家学习的时间和锻炼身体的时间,做到假期学习与科学防疫齐头并进。

初中学段指导广大教师抓好学生假期作业调度,通过微信群等载体进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调查与反馈,确保学习效率和质量,提醒学生做好预习等工作。小学学段组织优秀教师编制了涵盖三至六年级的“小学学科自主学习助学单”,要求各学校设计延期开学期间“学生每日自主学习课程表”,指导学生按计划完成相应学科学习任务。

学前学段通过“昌邑学前微信公众号”,向全市幼儿园发布假期生活指导方案,引导家长安心在家陪孩子做游戏,科学防控疫情。

“为全力应对这个特殊假期,我们要求广大学子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还要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昌邑市教研中心副主任郭金华说。

加强技术指导

“空中课堂”需要丰富的网络资源作支撑,需要专业的技术指导。为此,昌邑市成立了电教技术指导组,将包含各类教学资源的在线平台下发到各学校,指导各学校根据工作实际,自主选择“学乐云”平台、免费小鱼易连软件、腾讯直播、CCTALK实时互动等平台,建立健全网上授课系统。2月初,指导各学校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建立网络教学系统。同时,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空中课堂”网络教学有关工作的通知》,精选了部分长期免费的在线课堂、网络系统等资源,供各学校选择。该市还注重调度全市各学校网络教学系统建设情况,共遴选优质电教资源软件20多种,参与网络教学指导的教师4000多名,服务学生近5万名。该市还编制《相关电教软件资源使用教程》《学乐云远程授课简易操作手册》,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教育信息化服务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学校、教师学通弄懂软件资源的使用方法;进行“空中课堂”试运行,针对网络不畅通等问题进行调试。2月10日,全市“空中课堂”全面运行。

加强过程管理

昌邑市认真落实省市教育部门有关部署要求,指导基层学校按照上级要求,调整并完善假期辅导计划,为“空中课堂”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保障。

“我们全面落实省、市部署要求,认真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学习生活服务和延期开学期间教学过程的管理等工作。同时,要求各级学校做好‘减负’工作,绝不能给教师和学生增加额外负担和压力。”魏宾表示。

加强过程管理与调度督查。该市要求教研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指导帮助各学校制定并完善“假期学生学习生活指导方案”,每天调度各学校工作进度等情况。着力做好家校共育工作,组织22名家庭教育骨干教师通过班级群录制了家庭教育视频,制作成家庭教育微课程,推送给家长。组织幼儿园骨干教师推出“亲子陪伴抗疫情,家园牵手伴成长”假期专项亲子线上课程,每日通过微信公众号有计划地推送不同的游戏、故事、手工制作等活动。组织职业学校教师制定“职校学生学习指导策略”“假期教师指导策略”,利用快手、网络教学平台、微信等载体实现“在线教学”,引导中职学生科学安排假期的学习和生活。

同时,该市教体局按照督学责任区分工,由局党组成员带队,组织7个督学责任区、30多个责任督学,通过电话督查、现场查看、不定时抽查等方式,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疫情防控和学生假期学习生活指导等工作进行督查调度,保障了“空中课堂”的顺利实施。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