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家校合作:“停课不停学”的最美担当  学情分析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经典画读  抓住小学低年级学生习惯养成关键期 疫情时期,“暂停键”下的思索

第4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4
【教之有道】

 学情分析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 王庚升 孙月芹

近期,教育部门对潍坊市部分学校的教师学情分析情况进行了调研,着重查阅了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的备课笔记,听了多位数学教师讲的课。结果发现,一些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对学情的分析,从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大部分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突出的问题:不注重研究学生,没有学情分析,没有学生的活动设计,有的只是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教学步骤的安排;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见到高质量的学生活动,即使有也明显具有随意性。

实际上,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也是一名教师须臾不可忘的初心和必须牢记的使命。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多方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尤其要发挥学情分析的基本作用,让每朵花都盛开,让每个生命都拔节,让每名学生都健康成长。

学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这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基于此,教师要对这种不均衡作出客观的学情分析。在这方面,孔子是典范。他是历史长河中创办私学的第一人,“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其卓尔不群之处,既有“有教无类”的平民情怀,也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智慧,当然也离不开“因材施教”的良法。正是由于他非常熟悉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才培养出唐赠“樊伯”、宋封“益都侯”、明称“先贤樊子”的樊迟,“复圣”颜回,“宗圣”曾参,多才多艺、擅长理财的冉求,以政事见称、政绩突出的仲由。这些人在古代教育的星空中熠熠生辉。

学情分析有什么作用呢?最直接也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很卖力,但就是不出成绩。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忽略了学情分析,忽略了对学生短板的分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短板是很正常的,教师如果能在恰当的时间里帮助学生找到短板,那么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将是巨大的。例如,我们班有一名学生,过去数学成绩一直不好。我跟踪一段时间后发现了他的问题,就借鉴苏霍姆林斯基转化后进生的办法,说服这名学生及其家长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加大阅读量,提升阅读能力。实践证明,这样做产生的效果明显:该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了,写作水平提升了,解题能力提升了,数学成绩提升了。可见,教师研究学生,了解其个体情况,帮助他把握学习的思路和方法,是何等重要。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拨动学生心弦》一文中写道:“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上。如果不研究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需求,对语文能力训练的需求,课往往只教在课堂上,在学生心中留不下深深的痕迹,效果不佳是意料之中的事。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须在拨动学生心弦上下功夫。”常言道:“一个不知道自己问题所在的学生不是优秀的学生。”同理,一个不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什么问题的教师也不是好教师。

学情分析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就某一个阶段而言,先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学生在哪些学科存在短板,在此基础上对短板的学科进行具体分析;就某一门学科而言,某个阶段的知识点是固定的,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做知识点的框架分析,看看学生在某个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到底掌握了哪些知识点,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掌握,在此基础上找到没有掌握的原因;接着,教师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弥补缺陷的方案,用严格的约束机制帮助学生把握那些知识点。由此,学生的短板就会慢慢补上,整体成绩就会大幅提升,学生的发展就会加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使教师的“教”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才能使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重视学情分析,促进学生成长,我们永远在路上。

(作者单位:潍坊市寒亭区高里街道西王庄小学)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