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校长视线 引领学生走进“劳动田园”课堂 “令”何以难行? 学校管理要不得“差不多” 让校园文化氛围助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用勤奋和坚持书写传奇 加强疫情防控期间的学生教育

第5版:校长视线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校长视线
05

引领学生走进“劳动田园”课堂

□ 李金之 济南市莱芜区吐丝口小学校长

学生们高兴地收获田园里种植的花生。

一班一块地,师生们每季都能体验生活;从耕种到收获,再到分享,我和师生们获得了别样的满足和快乐。每当上级领导或兄弟单位负责人来我校考察,我都会向他们推介学校的体验园,介绍师生在体验园里的所做所得,分享劳动教育与课程融合的小做法、小实践。大家听着、看着,脸上露出羡慕的神情。我说的这个体验园就是学校为各班级开辟的劳动基地,是学校实施田园体验课程的载体。

我校20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将原口镇中心小学和周边7个教学点并入新校,我成为首任校长。接过这副担子后,我首先想的是如何办好这所高投入、高标准的新校。从杜威的“做中学”、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中,我找到了“体验教育”的理念引领,确立了“五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

2015年,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当读到其中的“坚持实际体验”原则时,我的眼前顿时一亮:要搞好劳动教育,就要增加学生的体验。而这不正与我校实施的“体验教育”相吻合吗?我下定决心将想法付诸行动,和教师们商议策划,将楼前楼后的一块块空地开辟出来,打造成师生们共同劳动、共同体验的快乐田园。

“四体勤”方能“五谷分”

作为校长,我习惯于饭后、课间到校园里转一转,进教室看一看,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早解决。学校餐厅东边种了几畦韭菜。一次饭后,我路过菜地时听几名学生说“这麦苗长得好”。韭菜成了麦苗?他们可都是家住农村的孩子呀!古人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究其原因,是他们缺乏劳动体验所致。我走向前去,给这几名学生讲了麦苗与韭菜的区别。可是,他们却似懂非懂。这件事引发了我的思考:全校1200余名学生全部来自乡村,他们怎么会连麦苗与韭菜都分辨不出来呢?我把这件事在校领导班子会上讲,在全体教师会上讲,一再重申劳动体验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定要把校园里的空地利用起来,种菜、种粮食作物,让大伙儿都体验生活。我们还要讲‘四体勤’方能‘五谷分’的道理。”

说干就干。我组织后勤管理人员对空地进行划分,然后分给各级部,再由级部“承包”给各个班级,各个班级的学生按节令种蔬菜和粮食作物。教师们带领学生开垦、调沟、播种、间苗、浇水、管理、采摘、收获,收获的蔬菜和粮食由学校食堂回收。这样一来,既能让师生们体验了劳动,分享了劳动成果,又强化了学生的劳动观念,让学生懂得了珍惜,可谓一举多得。

针对不同级部的特点,学校还鼓励各班创造性地使用基地。班主任郑燕带领她的“启航班”,将田园劳动和节气研究融为一体。她和学生们按照节气一起种红薯、花生、豆角、南瓜。夏至,师生一起擀凉面;秋分,他们做南瓜;冬至,他们包馄饨。学生们通过劳动懂得了感恩,提高了独立生活能力。立夏节气,学生们晒麦粒、捡麦秆并学习制作麦秆画,学会了欣赏美和创造美。

念好田园融合经

起初,我们只是让学生在菜地里体验劳动,学着种,学着收,并没上升到课程层面。在听课、评课和研讨中,我发现,教师们常被学科融合困扰,找不到切入点,出现了很多问题。在写作文时,很多学生觉得没啥可写。不仅如此,数学学习也经常与生活脱节。对此,我很着急。有一次,我与学生在韭菜地里拔草,发现有一种草的外形与韭菜神似,有的学生误认为是韭菜。我随即拔出草,让学生观察这种草与韭菜的区别。他们从根到茎、叶逐一辨认,终于豁然开朗。随后,学生以此次经历为写作素材,结果写得生动、鲜活、有趣。

我从中得到灵感、受到启发,发动任课教师以菜地为载体,集思广益,寻找切入点,尝试学科融合的教法。一招激活全盘棋。各科教师想点子、出思路。结果,被大家命名为“体验园”的菜地成了“网红”。数学教师改变条块式分地法,把菜地划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样式,学生实地测量,计算面积、周长,计算农作物的行距、株距,称出收获的蔬菜、粮食的重量,计算收成率。这样的劳动体验特别有意义。五年级(3)班学生确定在菜地里种大蒜,但他们在确定地垄宽度上费了一番心思。他们画示意图,运用“(总长度-脊的宽度)÷种类”这一数量关系进行精确计算。语文教师将习作教学与田园课程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搜集作文素材,把握表达方法,形成了“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体验生活”的习作教学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利用田园课程元素,进行“跨学科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教师刘金铃担任语文、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任务。他发现,这些课程的学习都与田园体验建立起了“链接”:科学课的《细菌》涉及认识根瘤菌的知识点,他带领学生们实际认识豆科植物根上长的根瘤菌,讲解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如何为植物提供营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参加劳动,并且体会农民过丰收节的快乐;活动结束后,写体验习作,篇篇习作流淌着学生的真情实感。五年级上册语文《落花生》一课直接与田园里的种植实现了对接。于是,他与学生们在地里种了花生。秋天,他与学生们一起收花生,体会《落花生》中“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的含义。

田园课程趣事多

我经常到师生的“责任田”里参加劳动,也体验一下与他们一起劳动的快乐。三年级的师生种了菊花,我给教师出点子:“不但要让学生体验种植、收获和管理,还要让学生到集市去卖。这样既能锻炼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也能让他们体验市场交易的过程。”这个想法很好,可付诸实施有难度。问题出在学生身上——他们大都不愿意、不好意思到集市上去叫卖。我发现后,主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们通过劳动种出了既美观又有药用价值的菊花,卖给喜欢的人,既方便他人又有收入,多好!”我带领学生赶镇上的大集,发动学生们大声叫卖。慢慢地,不好意思开口的学生都主动叫卖了。

作物年年种,怎样才能让学生保持兴趣呢?我给教师们出主意:“平行班种同一种蔬菜和粮食作物的,开展产量竞赛。”四年级有两个班都种地瓜。收获地瓜时,两个班的学生邀请我当裁判。我叫来食堂管理员,当场过秤,再比产量,并让学生计算亩产量,看谁算得快、算得准。看哪个班的地瓜产量高,我就到哪个班陪着他们吃午餐。我与学生们一起吃煮地瓜,他们的脸笑得像一朵朵花。

“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我始终把陶行知的名言作为干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座右铭,并且将劳动与体验有机融合在一起,带领师生动手种植,亲身体验,以劳养正,以正育蒙。因此,我们这所乡村学校的体验教育做得扎扎实实、有声有色、富有成效。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