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深化改革攻坚突出特色优势 促进高等学校高质量发展 走出职业教育发展的“枣庄路径” 我省印发意见指导编制“一市(校)一案”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疫情难挡“送教路” 省教育厅印发职业教育税收优惠政策“明白纸” 省教科院探索“互联网+教研”模式 山东财大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走出职业教育发展的“枣庄路径”

□ 本报记者 管恩武 廉德忠

“时下,职教高地建设在全省起步已成势。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对职业教育出台了这么多优惠政策,枣庄的职业教育要跟上形势发展,走在前列,时不我待,必须有所作为、有所突破。怎样突破?突破点在哪里?这是我们职教人必须回答好的大问题。” 枣庄市教育局副局长高玉龙说。

枣庄是“中华科圣”墨子 、“工匠祖师”鲁班、“造车鼻祖”奚仲的故里。作为中国职业教育主要发祥地和中国工匠精神诞生地的后人,枣庄人尤其是枣庄教育工作者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利用好这一得天独厚的历史和文化资源,拓出一条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枣庄路径”。

“X+1”模式活力初显

以前,枣庄的职业教育学校普遍存在招生难的问题。以山亭区职业中专为例,该校招生规模为3000人,前两年实际在校生只有700多人。留住学生、招进优质生源,是枣庄职业教育生存发展面临的第一大课题。如何破题?他们探索提出了“X+1”的枣庄方案。

什么是“X+1”?据介绍,“X+1”就是提升3个层次,即中职学校承接高职班、高职院校试办本科班、枣庄学院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每个层次都进一步,构建中职、高职、职业教育本科、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前,枣庄市有职业院校19所,其中,2所高等职业学院,17所中等职业学校(其中,2/3的在县区)。为提升中职学校的吸引力,把“X+1”落到实处,枣庄市以市教育局为指导单位,枣庄学院、枣庄职业学院和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为牵头单位,联合17所中职学校、10家大型企业,组建了中高职贯通培养联盟(枣庄市职教集团)。这样做一方面打通了升学这个渠道,另一方面增强了社会供给和服务能力。从此,枣庄的职业教育开始进入一个新境界。

枣庄市职业中专校长谢宝华说:“2019年,原计划招生1200人,实际招生达到1700人。这得力于‘X+1’贯通培养这一政策的实施。过去那种向教师‘分任务、买学生’的现象有了根本性改变。”

“枣庄市支持职业学院、科技职业学院将五年制高职的前3年全部放到县区职业中专培养,骨干专业试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同时,帮助枣庄学院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高玉龙说,“这既是为县区职业中专扩大生源,也是为高职院校置换学位。”

校企融合“两情相悦”

如何让学生学到真本领,如何解决专业教学师资不足,是枣庄职业教育必须解决的又一个难题。为了寻求突破,枣庄职教人使出了浑身解数。“我们的校企融合已经进入了‘两情相悦’的新时期。”枣庄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战振强自豪地说。

近年来,枣庄市大力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项目共担、共赢发展”为宗旨,构建“校企协同、双师带徒,亦教亦师、亦生亦徒”的校企合作发展新格局,打通了专业教学师资不足的瓶颈。战振强列举了两个事例:一是以前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企业一般都安排带徒师傅,但师傅往往缺乏正确的带徒方法。为此,他们专门开办了企业师傅培训学院,培训企业的“教学性师傅”,帮其掌握教育教学方法、学生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成绩合格者,他们联合有关部门授予其“教学型师傅”合格证书。目前,培训班已举办两期,90余名企业师傅毕业。二是把教师作为“过桥人才”推向企业。围绕新旧动能转换,枣庄的企业引进了一大批新技术、新产业,但是很多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支撑。鉴于此,学院主动派教师作为“过桥人才”到企业工作,帮助企业进行成果转化,既满足了企业需求,又开辟了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渠道。目前,参与教师达到60多人。

“企业里能够指导学生的合格‘教师’多了,学校教师中符合条件的‘师傅’多了,实施新型‘学徒制’就有了基础和条件。”战振强高兴地说。记者了解到,像职业学院一样,枣庄市多数职业学校与企业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与之相应的是,相当多的枣庄学子选择在本地就业,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

“匠心文化”提升影响力

如何提升学校文化影响力,让学生传承枣庄深厚的匠心文化?枣庄职教人展现出了大手笔。在枣庄职业学院,院长王洪龄带领记者参观了他们建设的“中国(枣庄)工匠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分为“匠物”“匠人”“匠技”“匠制”“匠心”“匠承”6个展区,以枣庄“班、墨、奚”历史工匠文化为源头,展现了工匠文化的整体体系。其翔实的历史资料、丰富的文物,让人耳目一新。这是该学院为落实“枣庄共识”而实施的工匠文化提升工程,也是全国唯一的以工匠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目的是传承匠心文化,寻求提升学生‘匠心’素养的新突破。”王洪龄说。

据介绍,2019年5月,以“匠心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首届新时代中国卓越匠心文化论坛在枣庄举办,260多位国内职业教育专家学者、企业家及“大国工匠”聚而论道,形成了“枣庄共识”。其主要观点包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呼唤卓越匠心文化;匠心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匠心铸魂,大力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枣庄市以践行“枣庄共识”为契机,建设了两个平台,着力提升职业教育的影响力:一是新时代中国卓越匠心文化论坛,每年举办一次;二是中国职业教育现代技术装备与成果博览会,与论坛同时进行。他们还规划征地1000余亩,筹建中国职业教育博物馆和职业体验馆。预计投资10亿元,今年开工建设。据枣庄市教育局职教科科长邱艳丽介绍,该市还开发了《走进枣庄,学工匠精神》校本教材,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自信、学习自信和技术自信,为枣庄乃至国家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