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以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构建激发教育改革发展深层活力 在实践探索中提升生物核心素养 图片新闻 守正用奇,让古诗词教学趣味盎然 学困生更需教师的良言 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大力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6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6
【德育为先】

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大力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莒县阎庄镇中心初中 孙治国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精华,又能体现时代精神和要求。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在中学生中大力倡导和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所面对的现实问题。

结合英模事例,培养核心价值观。初中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前,社会上涌现出的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先进典型能够产生强烈的示范效应。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这些典型作为教育的素材,既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又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感到既可敬又可亲,产生情感的共鸣,最终达到教育人的真正目的。例如,我在课堂中选取被评为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的陈俊贵,从而让学生理解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能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促进社会和谐。陈俊贵从1985年至今,在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30多年,无怨无悔。他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就守住了誓言,为我们守住了心灵的最后阵地。

课本知识与时政热点结合,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与法治课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空洞,他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体搜集热点新闻中鲜活的例子,巧妙地将课本知识与热点新闻相结合,说明教材中的观点,会给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生对教材中抽象的知识豁然开朗。例如,在教《构筑中国价值》时,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了排雷英雄杜富国的先进事迹,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杜富国的一句“你退后,让我来”将危险留了给自己,将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他没有撼动天地的本领,却有着异于常人的勇气。他用无私奉献感动了中国,诠释了一名普通军人的爱国情怀。

结合学生的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价值观。社会实践活动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材也设置了较多的探究性活动。在实际教学中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点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思考、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并要求学生提出可行性方案,发表富有个性化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例如,在讲授《建设美丽中国》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调查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家乡的有关资源和环境方面的现实情况,结合我国当前倡导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构想,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从而获得探索研究的体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丰富学生的道德认知,构建学生亲自体验的鲜活的道德世界,让学生自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培育学生的价值观。“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对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提出的一项要求。尊重他人、以礼待人也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良好品德。以学生学习、行为和生活为基础,培养关心社会、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学校团委、学生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围绕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公民基本道德、心理品质、责任担当等方面的教育,让他们掌握文明礼仪、公共秩序以及有关学习、生活、公共礼仪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及适应社会能力。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热爱环境、不畏挫折、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从而构建学生生命和谐发展的心理基础,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