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校长视线 李淑叶:让“多彩教育”成就学生的发展 教学上应多些尝试 增强家校教育协同性和一致性

第5版:校长视线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校长视线
05
【新 视角】

增强家校教育协同性和一致性

□ 诸城市第一初级中学 王桂元

“原先没有体会到家庭教育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在这个加长版寒假中,我们和孩子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学校的网上‘幸福家校园’参加了‘幸福阅读’‘幸福劳动’‘幸福家庭生活会’等活动。孩子不仅变得更加开朗、自信了,而且成绩也在不断提高。”近日,初二年级的5名家委会成员代表全体家长,将书有“弘扬传统文化,践行中华美德”和“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字样的两面锦旗送到学校,感谢学校和教师对孩子的思想引领。家长们之所以向学校表示感谢,是因为学校抓住疫情防控期间家庭亲子教育时间足、互动多的契机,依托学校办学理事会、校委会、家委会和学术委员会,在网上开设“幸福家校园”,致力于营造和谐的家庭、学校、社会共育环境。这一举措不仅优化了线上学科教学工作和居家防疫工作,而且进一步强化了家庭教育科学指导,使家校沟通更加高效。

“老师,我的爸爸几乎天天回家时都是醉醺醺的,还经常与妈妈吵架。我该怎么办?我不想待在家里了。”“我的孩子最近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发呆,学习不积极,也不出去玩儿。离中考只有一两个月了,我们都急坏了。怎么办?”……像这样的求助信息,教师不止一次地接到。这些问题看似是家庭教育的问题,但是如果不关注、不想办法解决,就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就成了学校思考和实践的课题。学校注重依托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全覆盖家访”、三级家长委员会牵头下的“家长入校校访”和微信群、钉钉群、校长热线、校长信箱等“线上定向精准家访”方式,建立教育诉求问题分类高效机制,多渠道全面了解家长和学生在家庭教育方面的需求,及时有效地促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最大化地掌控教育教学方面的信息或资源。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学校一直保持线上家访的常态化,畅通家校之间的联系,建立家庭教育的同质性问题档案,设立特殊家庭台账,为“三访联动”和家庭教育校本课程、班本课程的开设与实施打好基础。

“孩子是一本我们从未读过的书,每个段落都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去认真解读、品味和注解。你永远面临着这一页的困惑,并期待着他的下一页的精彩……我和孩子的爸爸虽然算是拥有高学历的人,但面对孩子给我们出的各种‘考题’,我们只有不断学习、用心感悟才能交上家庭教育的合格答卷。”这是一名八年级学生的家长在参加学校“周末亲子共同体培训”后说出的一段感悟。融通家校教育需要改善学校教学、家庭教育和学生成长的环境,提升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水平。因此,促进教师和家长的阅读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针对不少家长没有读书的习惯,很多教师也不注重家庭教育专业知识积累的现实,学校在“阅读银行”体系下专门设立教师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学习积分,建立并完善制度化、体系化、常态化的线上与线下家庭教育培训活动机制。学校借助“幸福路”APP、潍坊“名师名校长在线讲坛”等教育信息平台,以及各类家庭教育微课等网上优质家庭教育资源,利用传媒载体,定期对教师和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类培训,例如每周末晚上定时在钉钉群播放“卢勤姐姐现身说法”,组织参加潍坊“名师名校长在线讲坛”活动,不断提升教师在家校共育方面的专业素养,更新家长们的家庭教育理念,使教师和家长形成思想观念、行动准则、措施方法上的一致与默契。

七年级学生孙小明(化名)性格内向,平日里寡言少语,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与班里的其他同学也很少交往。在与他人交谈时,他那一双透着忧郁的眼睛总会时不时地躲闪着。教师经过了解,才明白了他为什么会这样。他的爸爸是一名手工修鞋匠,妈妈负责洗鞋,家庭经济比较拮据。后来,经过班主任多次动员,他的爸爸、妈妈参加了学校开设的“我是今日大明星”网上“幸福劳动”课程展示活动。“鞋子的情况就像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每一双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维修。有的鞋帮开裂断边了,看起来比较简单,但需要在里面用好的软皮贴上,然后用软胶把它粘好,这样修的鞋就跟原来的新鞋差不多了。鞋子的保养和维修是一种节约,也是一种爱护。”孙小明的爸爸高兴地与大家分享。这次活动过后,教师注意到孙小明有了明显变化。

学校的“幸福阅读”“幸福劳动”“家庭生活会”等家庭教育课程以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分享、体验、展示为主,立足同质问题探讨、项目驱动和参与体验,以吸引更多的家长关注并参与。比如,学校开展的“疫情期间限制外出是否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辩论赛”“抗疫歌曲演唱比赛”“防疫知识家庭竞赛”“我的家庭绿植园”“餐桌上的家味道”“家庭生活会现场直播”“室内健身有妙招”“周末观影时光展”“读书故事会”“我当一天家”等探讨、体验、展示活动增强了家长与孩子、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让教师、家长、学生更自信、阳光,使家庭与学校在共情、共力和共同学习中逐步结成“成长共同体”。

学校和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两大摇篮,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教师和家长以学生为中心,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增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同性,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产生“1+1>2”的效果,从而让学校教育的成功、家庭教育的成功助力学生的成功,为学生的幸福人生保驾护航。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