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高等教育 把党建全面嵌入财富管理教学工作 “来”之不易,勿忘行动与责任 毕业设计“云答辩” 青岛大学“线下”专场招聘助就业 四个“强化”推进“四进”攻坚

第4版:高等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高等教育
04
【高教时评】

“来”之不易,勿忘行动与责任

□ 于洪良

眼下,随着高校相继“重启”,因为这场疫情而居家度过“史上最漫长假期”的大学生又回到久违的校园,美好的大学时光继续上演,心情愉悦自不待言。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连日来做了大量的“功课”,只为达到“最严开学条件”。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特殊学期,时间虽短但万事俱全。学校的运行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在疫情防控常态条件下继续,一边要求教育教学的有序平稳、标准不降、质量不减;另一边是“护好一校人”的必答题,学校管理者、教师和辅导员、学生都成为答卷人,这里没有旁观者和局外人。

没有学生的大学校园,只有大楼孑然矗立。一别数月,满心期待。你们的回归,让学校领导和老师欣喜不已,但同时“如履薄冰”“压力山大”,生怕有啥闪失或漏洞。回到校园,愿你稳住心神,涵养定力,“风物长宜放眼量”,用“95后”“00后”的责任担当和行动,自觉为学校、为他人也为自己“代言”和“证明”。

“团结”一些。见证和亲历了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相信年轻的你对“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有了更深更新的理解,也对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民族有了更深更真的归属感、依赖感。由大及小,重返校园,就从心里把这儿真正当成自己的“精神家园”。对学校的制度安排多一些支持理解,对学院(系)的部署规定多一些落实执行。没有一所大学以及学院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这里过得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愿你遇事多一分换位思考,多一点宽容包容,化解戾气,推己及人,自然会一条心、一根绳、一股劲、一个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也。

“紧张”一点。千亩校园、万人大学,比比皆是。因为疫情未退,因为人员高密度聚集,防输入、防反弹压力依旧。在正常学习生活的同时,还要绷紧弦,松懈不得、大意不得。居家养成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还得继续坚持下去,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愿你在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以及其他公共场所,保持“一米线”距离。紧跟时代节拍,在专业的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些、再多些,孜孜以求,避免日后的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尽量少熬夜,多锻炼身体,提高自己的免疫力是硬道理。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静心完成论文答辩等环节是第一位的,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让青春不留遗憾。至于“散伙饭”“毕业狂欢”之类,不妨压缩再压缩。同学一场,来日方长,又岂在这一次疫情之下的“觥筹交错”?

“严肃”一分。康德说过:“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大学校园不能没有自由,但学校也有章法,没有规矩的大学称不得好大学。因为疫情还在,无论是谁都必须按制度办事、按规章行事,让疫情防控更精准、更精细,切勿大而化之。所以,你的衣食住行、活动半径等会受到这样那样的约束,比如佩戴口罩、定时测体温、请假报告、出入凭证还有扫码打卡……这样的事情看上去很烦琐,但是请你认真对待,不马虎、不敷衍。这不仅为了你,也为了他人,为了所有的人。因为这个学期的特殊,愿你少一点抱怨,减一点牢骚,对自己多念点“紧箍咒”,心里多一分爱与责任,涵养一分坚韧与担当,必定于事有补,防患于未然。

“活泼”一番。眼下的大学校园,处处洋溢着盛夏的芳香。因为有你,校园生动;因为青春,大学不老。疫情虽在,但无法阻隔青春的奔放和激情。在学校规章制度许可的范围内,可以脑洞大开,可以别出心裁,可以花样翻新,让校园生活丰富起来,展现出原本的模样。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活动样式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和辅导员多沟通,跟同窗好友多交流,给远方的爸妈多报平安……万般滋味,皆是生活。愿不乏勇气、身段灵活、思路新奇的你,敢于直面人生,书写自己动人的成长故事。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原本是1936年毛泽东同志为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题写的校训,曾激励着多少优秀分子保家卫国,舍生取义;84年过去了,这8个字寓意至深,耳熟能详,历久弥新。愿重返校园的你,用心用力读懂2020年春天的中国故事,用已经长大的眼睛理性看待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用行动和责任赋予“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新内涵,努力成为这个时代“永不弯曲的青年脊梁”。

(作者系山东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教授)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