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复学后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读书,以一个教师的身份 “冒名顶替者”戒! 艺术当担负起哺育思想的责任  在语言运用中提升核心素养  因材施教的智慧

第5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5
【舜耕笔谈】

复学后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 邹城市教体局 邵龙 郝萍

疫情时期,长期的“宅”家生活使学生的心理多多少少都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的喜怒无常,有的脾气暴躁,有的性格孤僻,有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因此,各地各学校在学生返校复学后必须正视这些问题,采取妥善的方式,帮助他们补上心理教育的短板。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这虽然只是目标,但也为我们加强心理教育提供了路径。

正确认识自我、善于悦纳自我,是学生保持健康心理的前提和基础。生活中的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完美,都是“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正是我们努力的动力。当我们把一个个的“不完美”变成“完美”的时候,这就说明我们进步了。教育者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不完美”,呵护好这些“不完美”,用幽默的态度对待这些不完美,不能因此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环境,不能让环境来适应自己。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有时可能变好,有时可能变坏,有时可能变成我们不认识的模样。这原本就是生活的常态。因此,生活中的每个人必须学会改变自我,以变应变。“人不可能两次同时踏进同一条河里”,同样的道理,人也不能老是站在同一个“原点”。应变的唯一方式,就是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己,提升变的能力。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性格的培养。罗曼•罗兰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要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就必须从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着手。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培养学生“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养成主动打扫卫生的习惯,主动收拾自己学习用品的习惯,主动穿戴整齐的习惯,主动与人沟通的习惯,注重文明礼貌的习惯,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勇于克服困难的习惯,不向挫折低头的习惯等等,并通过校园文化的布置、课堂教学的引导,驰而不息,滴水穿石,方能久久为功。

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不能靠一招一式练就,而要靠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时下的学生的生活太顺了,家里有父母帮忙安排好一切,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缺乏锻炼的契机。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一定的环境,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突发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就给学生的耐挫教育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是磨炼他们的心理品质和心理韧性的好机会。教师应当因时而动、因势而新、顺势而为,与各学科教学有机相融,做好引导。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