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莒南:“四大扶贫工程”关注弱势群体 青州:“四个到位”绷紧防溺水“安全弦” 图片新闻 东营市河口区家校手拉手搭建学生安全“防护墙” 德州市德城区小学新生入学报名“零见面” 临沂市兰山区增强乡村教师获得感和幸福感 莱西市“红色经典主题校车”上路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从无差别帮扶到瞄准相对贫困和个体特殊困难,教育扶贫越来越精准

莒南:“四大扶贫工程”关注弱势群体

□ 通讯员 夏德好

5月29日,莒南县团林实验幼儿园小(3)班幼儿唐佳慧的家长将一面印着“疼爱无微不至,关怀教导有方”烫金大字的锦旗,送到司秀玲和吉博文两位教师手里,以答谢她们对孩子慈母般的关爱,使孩子从自我封闭中走出来,主动融入班级朋友圈。

这是莒南县教育精准扶贫,帮扶单亲家庭学生,让他们接受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莒南县基本解决了因贫失学、因病弃学、因家庭劳动力短缺辍学等问题,随后又将教育扶贫瞄准学困生、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孤贫儿童、身体缺陷学生和特殊儿童等弱势群体,精准实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精准招生扶贫、关爱特殊群体、民生实事帮扶四大工程,助力相对贫困和隐性贫困学生群体接受起点公平的教育。

“当前,莒南教育扶贫正进入一个新的阶

段,由前期的向贫困镇街大力补给教育资源、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发放助学金、保障家庭困难学生优先就业,转向帮助困境少年儿童纾困解难、重拾信心,启智立志、规划人生。”该县教体局局长孙运伟说,“教育扶贫就是要扶持各类弱势群体,使他们能够享有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的教育。”

为此,莒南县从学业帮扶、就业帮扶、心理教育帮扶和卫生健康帮扶等方面谋划、施策,出台了若干个帮扶助学专项实施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困难群体,分类制定帮扶计划和工作措施,实现“一类一策”“一生一案”,致力于让每一名特殊困难学生都得到个性化的帮扶服务,从教育起点上消除相对贫困和隐性贫困群体。

在学业帮扶方面,莒南进一步强化了扶贫助学政策支持和资金配套。政策上,将留守儿童、孤贫儿童等困难群体列为市、县领导和“第一书记”走访慰问与社会捐助的重点对象,在课后服务、用餐、乘坐校车、线上学习等方面给予费用减免、条件支持,并设立奖教奖学基金,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资金上,以国家助学金的县级足额配套、及时划拨和“爱心一日捐”返还金的适时发放,推动国家资助政策的有力落实。全县公办普惠性幼儿园、高中以在校在籍幼儿、学生数10%的比例确定资助人数,初中以在校在籍寄宿生数30%的比例、非寄宿生8%的比例确定资助人数,小学以在校在籍非寄宿生8%的比例确定资助人数,对高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施学费减免政策,学前、高中坚持采取分档发放的办法。“这意味着,占比较少的建档立卡学生,享受最高档的资助政策。而占比更大的经济相对贫困家庭学生,享受中低档的资助政策。”该县学生资助中心负责人史克田说,“这样一来,就将资助的链条拉伸到数量更多的相对贫困群体,将有效疏解因自然灾害、个人患病、家庭变故导致的临时性、一般性经济困难。”

对特殊群体的关爱,莒南坚持有增无减。投资150余万元建设了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还不断增加县特教中心教师编制配备,为重度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提供了师资保障。2020年,县委编办为该中心核定新增专任教师编制77个,消除了特教师资不足、不优的短板。

在就业帮扶方面,莒南县着力从精准招生扶贫上发力。抓住山东1400万吨钢铁产能落户临港等重大发展机遇,实地到鑫海科技、玫德庚辰、有色金属等当地企业开展调研,与省内相关高职院校沟通对接,实施“定向招生、订单培养”。积极把握国家“强基计划”“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加强对农村贫困群体的政策宣传和人才选拔,有针对性地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临港一中等学校还通过实施日语等小语种教学、与权威办学机构联合培养特长生策略,为困难家庭学生高考升学拓宽了路子。

在心理教育帮扶和卫生健康帮扶等方面,莒南县从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入手,提高学校管理效能,促进教育质量提升。针对弱势群体学生“情感依附心理强烈”“安全感缺失”“自卑沮丧情绪抬头”“辍学倾向严重”的问题和现象,该县教体局实施了留守儿童关爱室、心理咨询室、少年宫“三个全覆盖”,并为各学校配备了充足的德育教师、心理咨询师。实施“结对帮扶”行动,重点关注其思想动向,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和道德教育,并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状况,给予学业上的帮扶和生活上的照料,帮助他们及时从学习和生活的困境中走出来。启动“卫生健康计划”,通过列支专项经费、与县内医疗卫生机构合作等办法,让师生免费健康查体。2017年,为坪上、壮岗、团林、朱芦四镇新建贫困村学校、幼儿园,配备了20名保健医生和卫生保健员。他们负责晨间检查、通风消毒、营养膳食、健康宣教等职责,指导学生养成进餐、饮水、盥洗、如厕、午睡的健康习惯。积累了宝贵的保健资源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做好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了科学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在差异化帮扶上谋突破,在个性化服务上求提高,以一个个困难问题的化解、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实,积极回应困难群众差异化需求和多元化期盼,让莒南的每一名学生的人生都出彩。”孙运伟说。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