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德州:青少年德育活动精彩纷呈 莘县“真金白银”提升教师获得感 东平县职教高地建设出实招 继承乳娘精神 我省对接甘肃省临夏州开展教师国家通用语言能力线上培训工作 我省举办创新人才培养行动“高峰论坛” 枣庄市举办市直单位党支部书记培训班 寿光:“四讲一创三满意”提升教育服务质量 胶东五市成立联盟共推教育协同发展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寿光:“四讲一创三满意”提升教育服务质量

□ 通讯员 商荣宾 王庆彬

“过硬的作风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工作不能满足于按部就班、平推平拥,要千方百计创新突破,在攻坚克难中让自己分管的工作出彩!”谈起近年来该县开展的以“讲学习、讲规矩、讲责任、讲奉献、创品牌和实现学生、家长、社会三方满意”为主要内容的作风建设活动,寿光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韩效启这样说。

在解决问题中提升工作水平

“这所学校今年9月开学就能用上了,咱村的孩子上学更方便了!”在即将竣工的汇文学校附近,徐家村的几个村民兴高采烈地谈论着。这所学校是今年寿光市重点推进的民生项目,为市属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占地136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规划投资2.8亿元,可容纳初中、小学54个班,共2520名学生。

近年来,随着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张、二孩政策的实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增多,寿光城区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凸显出来。寿光市教体局坚持问题导向,不断优化城区教育结构,大力扩张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该市今年计划在城区新建弥水小镇学校西校、万达广场北小学等5所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可增加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学位14670个,实现学生就近入园、入学。近5年来,寿光市累计投入29.3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67所,改造校舍面积96.5万平方米。先后投入近8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2处,改造校舍面积32.7万平方米。

在服务群众中提升满意度

“教育就是服务,局机关每名干部职工都要强化服务意识,竭诚为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服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韩效启在局党组会、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多次强调。

寿光市教体局采取“自己找、学校提、家长谈”的方式,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开展了“我为教育发展献一策”“万名教师访万家”等活动,广泛征求社会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制定出台了《关于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抓学习、团结协作、改革创新、强化服务、严明纪律、精文简会、勤俭节约、廉洁自律等8个方面对机关工作人员提出了严格要求,定下了严规矩和“硬杠杠”,使机关作风建设局面为之一新。为把事关教育民生的每件工作落到实处,寿光市教体局整体构建了“1234”惠民工作法,即搭建“1+N”惠民服务站(1处市教育惠民服务中心+168处学校惠民服务站)、开通“两部热线”(24小时接听群众来电)、强化“三级联动”(惠民中心、教体局机关科室、学校)、落实“四项制度”(分工负责制度、一次办好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制度),形成了“群众吹哨,局机关、学校全员联动”的教育服务格局。

教体局机关推行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推行“AB角工作制”,让群众少操心、少跑腿。今年,该局制定出台了局机关科室、学校教育惠民工作联动考核办法。局机关科室、学校联动后,有关业务科室对群众的投诉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落实,提高了群众满意率。据统计,该局今年1-5月份投诉量比去年同期降低 10件次,同比下降 1.8 %,群众满意率提高了1.9%。

在做好结合文章上创新出彩

疫情期间,该县组织1084名骨干教师录制了2000余课时的网络课程资源,按照“一科一案、一班一案”的原则强化学生学情研判,统筹做好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确保了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更新了小学语数英3个学科教学资源库,利用网络直播开展城乡联盟教研27次,本学期整册教材的网课开发完成并全部推送给学校。制定了初中《全科阅读体系构建指导意见及评价细则》,以深入阅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高中阶段实施学科基地建设、学科团队建设、高效课堂建设、阅读能力提升、实验教学提升和音体美劳育人等六大教育工程,全面提升育人效益。该县邀请全国高等院校专家对寿光市职业教育整体发展进行了科学论证,印发了《寿光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2年)》《“1+N”职业教育高质量培训体系研究》《职业院校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为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专科高职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无缝衔接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3月25日,省政府召开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推进视频会议,寿光市作为县级代表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围绕疫情防控、线上教学、家访、心理关爱等,该市推出“金点子”案例20余个。实施职业教育“校园3+”新模式、以人力增值为县域高质量发展赋能经验做法,被寿光市委确定为今年重点向上对接的创新典型之一,受到各级媒体的关注。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