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致敬“最美的你”

第4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4

致敬“最美的你”

——“2020齐鲁最美教师”荣誉称号获得者事迹简介

孔令让:“麦田守望者”的强农梦

孔令让出生于菏泽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心怀改变农村面貌的理想。1985年大学毕业后,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1993至1996年,孔令让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为开阔视野,博采众长,孔令让先后在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以色列海法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学习工作。2008年4月,孔令让回到母校山东农业大学工作。

从教以来,孔令让秉承“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育人理念,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教书育人工作中,成为本科生课堂上的“明星教授”。作为山东省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成员,孔令让长期奋战在小麦生产和脱贫攻坚第一线,为贫困村开辟了一条条科技致富之路。先后主持或参加审定“山农28”等6个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3000万亩。率领团队成员培育小麦新品种26个,研究集成小麦栽培生产技术11项,年推广面积超过5000万亩,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他带领团队经过20年探索,成功将Fhb7抗病基因转移至栽培小麦品种,并明确了其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的稳定抗性和应用价值。今年5月22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发表了这一重要学术成果。

郭俊杰:抗疫战场逆风飞扬

在医学传承的道路上,郭俊杰作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崂山院区心内科党支部书记,甘为红烛人梯,将所学所思倾囊相授,带出了一支医德至上、医风纯正、技术精湛的学子队伍;在抗击疫情的道路上,他不畏艰难险阻,将爱与希望带去远方,见证自己的理想、志向和担当,在逆风战场不忘育人初心。

在工作中格外有政治担当。他以德为先,言传身教,把温暖给了患者,也给了学医路上的莘莘学子。作为项目负责人,郭俊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近五年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6篇,参与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抗疫归来,他将自己原来钻研的课题继续做好做细并及时总结,做到“内涵型”复工复产,共整理投稿SCI论文两篇(被接受一篇);同时,结合自己救治的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新冠肺炎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目前已撰写相关论文并准备发表,为今后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张新锋:“金牌教练”志比金坚

东营职业学院教师张新锋坚守教学一线21年,从初出茅庐的师范生,到今天的“齐鲁首席技师”,始终怀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坚持立德树人,传承工匠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了学生,手把手地传授技能,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严格要求学生。在他的精心培养下,7名学生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录用,6名在校生获得“东营市技术能手”称号。张新锋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加强教学业务的同时,他深入钻研专业知识,勇于探索,推陈出新,先后取得3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获得国家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11篇,参编德国AHK教学标准4部。2012年、2015年、2017年,他3次带领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均取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被誉为“金牌教练”。2016年,他被省人民政府授予“齐鲁首席技师”称号。

魏道凯:时时处处作表率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教师魏道凯,努力践行“四有”好教师标准,一直奋斗在教学一线,工作热情饱满。教学过程中,他始终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注重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融入职业培养全过程。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大局观念,在2018年寿光市水灾救援中,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主动投身抗洪抢险一线。2019年,他克服家庭困难,主动报名加入山东省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队伍,积极投身西藏建设。他厚实科研能力,发挥专长,服务国家建设。在重大项目技术手段、技术理论、技术创新等方面,潜心研究,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取得显著成效。进藏后,他调研了50多条日喀则在建农村公路施工质量情况,形成了《日喀则市农村公路质量风险及管控措施》调研报告,帮助日喀则市交通局提高了农村公路的质量管理水平。荣获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2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2项、市厅级教科研项目4项。先后获得“山东省交通运输系统先进个人”“山东公路优秀工程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高月锋:用勤奋为学生创造未来

在济南市历城二中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他先后担任电教组组长和科技创新教研组组长,是第四期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他把科技创新教育与创客教育相结合,提出了“普惠创客教育”的理念,采取多项措施,开发系统课程,形成了系列科技创新教学成果,有效解决了困扰创客教育的3个难题。

高月锋带领他的团队以“创客教育的普惠价值”和“知识建构理论”为生长点,建构了原创性的“普惠创客教育体系”。他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开启创造性思维”获得山东省课程资源一等奖,校本课程优质课获得山东省一等奖第一名。他主持研发的普惠创客教育体系获2018年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其本人获得“全国创新型名师”“全国十佳科技教师”“山东省科技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拥有9项国家专利。辅导的学生有870多人次在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奖,书写创意55万多份,其中申请专利4267项。顾明远先生亲笔为他题词:“教书育人楷模,创新创意先锋。”

冯钢铭:教育扶贫路上的播种者

52岁的山东烟台农业学校教师冯钢铭响应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号召,作为“烟台•巫山 ‘组团式’支教团”领队,四赴重庆市巫山县,在教育扶贫路上播下希望的种子。

两年来,冯钢铭几乎走遍了巫山的20多个乡镇,深入调研,为教育扶贫和乡村振兴诊断把脉、出谋划策,成为巫山人心目中的“巫山通”。他精准把脉,以支教为支点,撬动教育、科技、创业等领域,使支教成果遍地扎根;以扶贫为导向,扶技、扶心、扶志同向发力,创新性地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进巫山”“博士进巫山”“心理关爱进巫山”的“三进”巫山行动。争取烟台市教育局选派4名国学名师为巫山的教师和学生集体授课。先后联系3家企业,募捐社会资金5万元,完成“优秀传统文化进巫山”的推广行动。他甘做巫山奔小康之路上有“山东印记”的垫脚石,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贡献山东力量。先后邀请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等高校研究机构专家,助力巫山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功对巫山脆李、野生食用菌等资源开展科学化、规模化利用,延伸产业链,增加价值,推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

李 丽:教育路上的追梦人

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中学教师李丽从事初中思政课教学已26年。26年的教育教学,她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深厚教育情怀、扎实学科功底、高尚师德和坚定理想信念的优秀教师,先后被评为齐鲁名师、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优秀教育志愿者。

她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她的课堂生动鲜活、春风化雨,注重情境体验式教学,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她致力于将真实生活情境引入课堂,使课堂教学生活化,切实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担任班主任15年来,她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成为名师后,她的足迹遍及聊城市所有县区和高唐县的所有乡镇中学。从2009年起,她每年都参加聊城市教体局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累计举办市县级专题讲座60多场,主讲省市县级公开课、观摩课近百节,指导聊城市域范围内的20余名教师的教学业务,促进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王鹏:矢志不渝扎根乡村教育

自1993年7月中师毕业,被分配到巨野县大谢集镇第二中学担任语文教师和班主任至今,王鹏在乡村教育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7年。其间,他放弃了许多调岗转行的机会,只因心中那份对乡村教育的执着和热爱。

在乡村语文教学大道上一路走来,他认真钻研、努力探索。结合乡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积极拓展乡村语文教学课程资源,以学生发展为动力,抓住语文教育的本质根源,探索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语文教学之路。课堂上,他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准备、一丝不苟,把课教到学生身上,教到学生心中,让思想、情感的微波荡漾,使之成为学生们良好素质的基因,令其终身受益。他爱生如子,把爱撒向每名学生。在他的提议下,学校教育教学突出乡村学校特色,创设书香校园,让学生从名著中汲取生命成长的力量,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带来的收获与乐趣。学校开设各类校本课程,突出乡村办学特色,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有机结合。他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成为山东省第四期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

单美华:人间至宝是有德

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高密市经济开发区冯家庄小学教师单美华扎根乡村教育,默默奉献。她始终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关心爱护每名学生。以爱为先导,潜心杏坛,积极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在课堂上,她把关爱每名学生当作自己的神圣使命,让自己的课堂陪伴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她注重在课程研究上狠下功夫,让学生们在充满爱和希望的课堂中健康成长。她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特别是她举全家之力,开办公益性乡村文化场所——宝德书院,服务乡村儿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她努力践行一名新时代教师的责任与担当,积极参与了“春蕾女童救助计划”、残疾人救助、捐助甘肃会宁地区贫困山区儿童与甘肃藏族孤儿学校等多项社会公益活动,传递教育正能量。特别是当选山东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后,她扎根乡村,热心公益。2016年12月12日,她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陈粟:默默付出只为学生

出于对家乡的眷恋,研究生毕业的陈粟选择回到家乡临沂义堂如意小学任教,在农村一待就待到了现在。

2019年,她的丈夫远赴重庆市城口县的一所小学支教。此时,她的家里还有一个一岁多的孩子需要照顾,但她毫无怨言,不仅肩负一年级主课教学任务和学校少先队工作,还兼任一年级组管理员,既“当爹”又“当妈”。其间,她不仅带领学生在各种少先队活动中取得好成绩,还在区级、市级讲课比赛中获奖,并且参加了“全国教师文化优质课大赛”,获得了特等奖。

今年,抗击疫情期间,陈粟和丈夫都加入了线上教学队伍。恰在这时,女儿因患喘憋性肺炎住院。根据疫情隔离的需要,她把“课堂”搬到了医院。她一边带领年级组的教师们讨论如何直播、如何备课、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一边线上授课,还要照顾孩子,给孩子治病……她宁愿自己辛苦,也不愿给同事们添麻烦。她的事迹先后被多家媒体报道,被央视新闻网誉为“千千万万默默付出的教师们的代表”。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