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健康生活 人间有味是清欢 听见秋的声音 作家、偶像及其他 书信那么美 在扬州,种下一生的乡愁 公 示 夏日食芡有约 游青岩古地 品状元美蹄

第8版:健康生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健康生活
08

作家、偶像及其他

□ 程应峰

每个人心中都有偶像,但经过岁月的淘洗,不是每个人心中的偶像都是一成不变的。

20世纪80年代前,一说到“爬格子”,人们会眼前一亮,脑海里立马跳出“作家”二字,一部分人为此表现出少有的景仰之情,那仍然是一个崇拜文学的时代。汪国真第一本诗集的出版,就得益于中学生对其诗歌的崇拜;曾经出现过的“琼瑶热”“席慕蓉热”“三毛热”“岑凯伦热”,都离不开年轻人对他们作品的追捧。20世纪80年代初,朦胧诗“朦胧”了整整一代人,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人是那个时候莘莘学子心中的偶像。90年代初,“京城侃爷”王朔玩魔术般推出一系列作品,全国上下津津乐道的大有人在。王朔成为那个时期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中学生心中的偶像。

然而,有名气、有声望的作家有的却会英年早逝,比如路遥。我觉得,主要是因为他们大多处于恶劣而清苦的生活、写作环境中,在他们的精神产品被世人接受的时候,他们的不容易并没有受到世人的关注。事实上,“爬格子”的人生虽然少有风吹日晒之苦,却没有常人想象的那般美妙。假如路遥是个被物质、金钱左右的人,他恐怕写不出享誉文坛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路遥是个把写作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人。他曾说:“我由于陷入很深,对处理写作以外的事已失去理智。我常暗自噙着泪水,一再问自己:你为什么要这样?你怎么搞成这个样子?”路遥之所以成为路遥,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把全部生命投入了写作,生活的清贫可以磨损他的生活,却不能磨损他那颗沉溺于写作的心。于他而言,君子固穷,却无足挂齿。

“爬格子”的人大多感情重于实际,文人的气质和性格决定了他们可以妙笔生花,在物质之外创造一个丰富奇妙的精神世界。但他们能够获取多少物质财富,拥有多么舒适的生活,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可以说,时至今日,真正靠“爬格子”过上富足体面生活的人,依然是凤毛麟角。

正因为这样,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济效益彻底爬到了高处,占了上风,以拥有的经济实力说话,成为芸芸众生无可争辩的事实。这时,一部分文人“下海”淘金,加入市场经济行列,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沉浮。自此,“作家”与“偶像”两者之间开始相去甚远。

然后,“娱乐至死”开始盛极一时,隔三岔五便有“明星”被推出,尤以“歌星、影星”为盛。在“歌星、影星”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状况下,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们不断地接纳,不断地在心中调整着“星”们的位置。

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偶像,是不争的事实。一批批的偶像,经过时间的涤荡,在否定——肯定、肯定——否定之间推陈出新,才会形成各具特色的偶像群。偶像现象由来已久,即使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某些时候某些人心中树起的是扭曲、失真的偶像,但偶像崇拜现象不会因此消失,旧的偶像可以被打破,但很快便会有新的偶像形成。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