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 外引内改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 德州援疆教师夫妻的中秋节 为学生生命成长开凿“源头活水”

第5版:基础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基础教育
05

为学生生命成长开凿“源头活水”

—— 诸城市辛兴镇中心学校实施“绿色教育”侧记

□ 通讯员 周仲金 臧运伟

“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提高了英语学习兴趣,丰富了经历,开阔了眼界。”诸城市辛兴镇中心学校六年级学生王元涛坦言。

王元涛口中的张老师,善用歌谣引领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是学校“英语魅力歌谣”教学模式的创始人。“英语魅力歌谣”教学只是辛兴镇中心学校实施“绿色教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绿色文化、绿色课堂、绿色课程、绿色作业、绿色评价完整“教育链”,为“绿色教育”开凿了“源头活水”,实现了学生生命成长。

学校把校园文化塑造作为绿色教育的名片。滨河公园、全新教学楼、林荫小道、错落有致的多处园林苗木等,无一不显示着花园式校园的优美宜人。励志名言、温馨话语、四德标兵、读书之星、阅读展示等,营造了“每面墙壁都说话,每个角落都育人”的文化氛围。所有这些,都向外界展示了学校独具特色的绿色文化。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积极探索并实践绿色课堂,培养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各学科教师有模式而不“唯模式”,通过借鉴学习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各学科不同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百花齐放、百法争好”的态势。绿色课堂“枝繁叶茂”,绿色课程自然“开花结果”。学校的高效海量阅读课程研究成果“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在潍坊市阅读工程简报上交流展示;英语魅力歌谣课程被评为新教育实验“卓越课程”,并多次在县级教研活动中展示。

绿色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实现学生的生命成长。为把学生从过重的“机械性作业”中解放出来,学校改革作业布置方式,积极探求绿色作业。例如,利用周末设计一款节水装置;母亲节,学生亲手为妈妈制作一份礼物;比一比谁炒的菜色香味更美;探究村里小河断流的原因,等等。一份份探究性、亲情性、活动性作业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渐渐发生了变化。

“以前,孩子经常做作业到深夜,导致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学习效率也不高;现在不一样了,新颖的作业形式不仅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位家长深有感触地说。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建立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参评、教师总评”的绿色评价体系,实行“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议相结合、自评组评与学校终评相结合”的评价办法,让绿色教育真正落地生根。

“我校实施‘绿色教育’,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底蕴,打造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轻负担、高质量学校,初步构建起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学生成长乐园。”中心学校周校长说。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