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青岛农大:四大作物全程机械化的探路者 寿光市东城新区实验小学家长来帮厨 师生有口福 体验农趣喜悦多 高青县芦湖学区中心小学 “我是小小追梦人”为学生筑梦 高唐县第一实验小学北校区 栽培绿植长知识 为校园体育擦亮“时尚面孔” 广饶县丁庄镇王道小学 让劳动精神融入学生血脉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广饶县丁庄镇王道小学 让劳动精神融入学生血脉

在广饶县丁庄镇王道小学,有3个重要的劳动教育载体:传统劳动工具展馆、“6+”劳动实践基地、劳模风采展示墙。这是该校经过3年多的探索实践,挖掘和利用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构建起来的以传承劳动精神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教育新生态。

传统劳动工具展馆涵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这些工具,我们家就有!”“这是除草用的!”“这是驱赶麻雀的!”在传统劳动工具展馆,该校学生一边参观一边兴奋地议论着。

为增强学生对劳动精神的认知,他们搜集村民家里闲置的农具,建立了传统劳动工具展馆。展馆中陈列了几百种传统劳动工具:既有小而精致的马蹄灯,也有大而成序列的纺织工具,还有笨重的农耕铁犁。展馆按照手工工具、农耕用具、生活用具等类别,根据劳动工具的用途分别进行布置。学校结合这些特色资源开设了“传统劳动工具展馆课程”,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在传统劳动工具和现代化生产工具的对比中,学生感受到了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在操作劳动工具、掌握基本劳动技能的过程中,学生树立了劳动观念。

劳动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实践是劳动教育的根本。只有让学生亲历实践,真正出力流汗,并且形成技能、养成习惯,才是培养劳动精神的有效渠道。为此,他们构建了“6+”劳动实践基地。

一是“农业+”校园劳动基地。学校在校园内开辟了“春耕园”“夏作园”“秋收园”等近700平方米的农作物种植基地,安装了喷灌和滴灌设备,让学生在动手种植体验中感受农业的变化、科技的发展。学校组织编写了《依着时令学劳动》教材,对学生开展校园实践活动进行指导。二是“生态+”校外实践基地。结合王道村从传统产业向现代化生态农业的发展,学校将村机务队和养殖公司的3万亩养殖基地及盐田作为“生态+”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态农业的科技魅力。三是“服务+”自我服务餐育实践基地。将学校餐厅作为学生自我服务的实践基地,高年级学生为低年级学生分发饭菜,维持就餐秩序,收拾、擦洗餐具等。四是“手工+”劳动体验馆实践基地。设置了劳动体验馆,划出了木工操作区、金工操作区和烹饪体验区等区域,让学生在真实的操作中学习,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五是“家庭+”学生家务劳动实践基地。分学段、分年龄设置相关的家务劳动课程,并且取得家长的配合,以便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六是“社会+”社会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发挥少先队和德育室的作用,并且把社区当作学生的劳动基地,让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社会服务实践活动。

劳模文化墙传承劳动精神

“他们的事迹是王道小学劳动精神的现实版教材,也将永远影响着王道村的孩子们。”该校负责人指着学校的劳模风采形象墙说。

王道小学所在的王道村,在全国劳模、原党支部书记王孟梅的带领下,用勤劳的双手建起了海滩养殖场,实现劳动致富,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和新时代的样板村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齐润化工集团董事长李明刚带领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化工冶炼行业的排头兵,先后为教育捐款近4000万元,安置辖区内近3000人就业,成为劳动致富、造福社会的典范。

王道小学将王道村的劳动精神和创业案例作为独特资源,邀请企业家、老前辈到学校讲劳动创业的故事。并以王孟梅和李明刚的事迹为主题,设立劳模风采形象墙,让身边的榜样发挥教育力量,让学生学习劳模精神。

(黄金强)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