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语文,因阅读而精彩(上) 语文教学要回归“语文味” 图片新闻 利用电子书包,构筑快乐语文新天地

第7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7

语文,因阅读而精彩(上)

——山东整体推进语文主题学习纪实

□ 何宗焕

编者按:早在40多年前,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专家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发出了著名的“吕叔湘之问”,批评中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内容少,进度慢,费时多”和“效率低,效果差”成为语文教学的两个“顽疾”。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指出,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其实就那么简单:“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只要抓住“读写”这两条线不放,即按照语文学习的规律去做,学生就一定会有好的语文素养。

发轫于潍坊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从2006年启动到现在,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响应,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影响越来越大。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语文主题学习”抓住了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从某种程度上很好地解决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

《教育科学》专版从本期开始开设专栏,刊发系列文章,多角度报道各地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经验和探索,请广大读者予以关注。

语文主题学习2006年发轫于潍坊,其耳目一新的理念和方法为语文教学带来清凉和清新。这股清新之风迅速从潍坊吹向全省乃至全国。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语文主题学习项目已经辐射全国6000余所中小学校。目前,语文主题学习是教育部、人社部“特级教师计划”语文教改实验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解密语文主题学习

语文主题学习立足单元主题,重视大量阅读,强调自主学习,通过整合线下丛书和线上资源,以及阅读测量工具,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其课堂模式是,学生课内大量阅读、自主阅读,课堂上三分之一的时间学习教材,三分之二的时间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教师精讲,学生多读,教师对学生阅读给予精心引导和点拨,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是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围绕教材单元主题开发的语文读本,供学生课内学习使用。这套丛书和语文教材配套,以主题单元作为呈现方式,每个单元配备10万~15万字的阅读资源,学生一学期的课内阅读量超过100万字,小学6年课内外阅读总量接近1000万字,初中3年课内外阅读总量超过600万字。丛书从语文能力点、作者、体裁、内容、情感等角度,做相关、相近、相反、相对的延展链接,从而构建新的课程资源。丛书是对教材学习的进一步巩固、深化、拓展和延伸。

语文主题学习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从最初的拓展教材、延伸和扩大阅读,到“1+X”和多种课型,再到单元主题阅读,如今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和语文课程改革理念。

在全国各地,语文主题学习项目反响强烈,得到了学生、教师、家长的一致认可。语文主题学习让阅读超越了语文,走进各门学科,包括数学、英语、美术、音乐、科学等,让学生养成读书习惯,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2018年,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对参加语文主题学习项目的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11977名中小学生展开调研,发布了权威的《语文主题学习发展力报告》。《报告》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学习策略、核心素养、终身发展等方面,综合分析了语文主题学习项目对学生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探究,同时评价了语文主题学习项目对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影响。《报告》认为,语文主题学习项目让学生、教师、学校各有所获,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河北省邢台市第十二中学2014年加入语文主题学习项目,大量阅读使学生的语文能力明显提升。该校学生2016年中考语文成绩跃居全市之首,845名学生中90分以上的有500多人,语文平均分比两年前提高12.9分;2017年,语文平均分又提高2.3分。

语文主题学习获得了各方面专家的广泛赞誉。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说:“语文主题学习是一项富有教育智慧的教改实验。”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主编崔峦说:“语文主题学习使教学目标更加集中,教学内容更加丰厚,教学环节更加简化,教学方法更加便捷,学生的学习更加充分,课堂练习更加有效。” 中学语文统编教材主编顾之川说:“语文主题学习立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围绕主题,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序列化的阅读资源。”

山东是语文主题学习的发源地,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出政策、搭平台、搞培训,积极支持;各地中小学教师、教研员钻研教材、集中备课、创新教学,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不断拓展语文课堂的宽度和广度。生动、精彩、丰富的山东实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有益有用的借鉴和样板,语文主题学习的涓涓细流最终汇成滔滔大河的波飞浪卷。

改造“没有语文的语文课”

多年前,高密一中曾发生过一件轰动一时的事情。

高密一中的语文高考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新任校长实施了“语文实验室计划”。“计划”规定:每星期的6节语文课,两节由教师讲,4节放手让学生读书(包括读课外书)。教师只讲教材的精彩之处、表达的方法和必要的语文知识。对此,一位教高一的语文教师不以为然,悄悄推开教室门,对读书的学生说:“别听校长那一套!不讲怎么行呢?”于是,又讲了起来。此事被校长知道了。于是,他请高一的教师出一张语文试卷,让他读小学六年级的儿子和读初一的侄女同高一的学生一起参加考试。结果,校长的儿子考了83分,侄女考了84分,均高于平均分(那次考试的平均分是80点几)。校长笑问:“我们讲了那么多,有用吗?”教师们默然。

该项计划实施以后,高密一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幅提升,彻底改变了高考时语文成绩低迷的局面。这就是后来多读快读、精讲少讲的雏形。

这个事件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拐点”。

此前,语文教学备受诟病。有人批评它“少、慢、差、费”——内容少,进度慢,效率低,费时多。不少语文教师总是觉得课时不够用,老是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一本薄薄的语文书,30多篇课文,不到20万字,学生自己阅读几天就可读完,为什么教师可以讲一个学期,讲一个学期也就那个样子?有人说它是“没有语文的语文课”——教师大讲特讲,掘地三尺,讲得累;学生记诵抄练,字词句篇,学得累。课本上有啥就讲啥,除了课本还是课本。课堂生硬、孤立,上一篇文章与下一篇文章、上一节课与下一节课没有联系。教师的做法如嚼饭哺人,学生不喜欢;教学效果不好,教师、家长、社会普遍不满意。

语文教学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很多语文教师和教研员针对高密一中的做法开始了反思,他们对语文课堂和语文教学进行了重新审视和重新认识,认为语文需要回归本源,也就是回归阅读。从阅读的视角看语文——

一、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阅读有了积累,有了大量的铺垫,其高度会超出他的年龄阶段。如果学生有了自己的阅读涵养、积累和感悟,语文成绩就容易提高。

二、语文学到一定程度后,有些东西是考不出来的,但是阅读的力量却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

三、语文学科跟理科不一样,它不是一一对应的,不是靠一个一个系列、一个一个梯级、一个一个台阶让学生提高成绩,而是通过大量阅读积累实现提升。

四、语文学科的基础就是阅读,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没有阅读打基础,学生的其他能力很难得到提升。

五、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教师不要讲得太多,主要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而且主要是在课内学习、课内阅读。

这是来自实践、来自课堂、来自学生的反思,正是这些反思最终催生了语文主题学习的“横空出世”,并在小学、初中语文课堂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更大的创新实践空间。

语文主题学习立足改造“没有语文的语文课”。其基本做法——

一是重视阅读,让学生多读快读。阅读做好了,语文教学的任务就完成了大半。

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精讲少讲,课堂上坚持“三讲”“三不讲”原则:讲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讲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

三是拓展和延伸教材,围绕教材单元主题,为学生选择和推荐大量生动的阅读资源。(作者系华樾教育集团学术顾问)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系列报道(1)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