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 打造“浸润式的思政课” 荣成市科学调配让师资“动”起来 防患于未“燃” 曹县:教研员一线视导促提升 简 讯 安丘:让中小学劳动教育真正落地开花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

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 打造“浸润式的思政课”

——山东体育学院实施“开门办思政”侧记

□ 记者 张兴华 通讯员 刘蔚

“过去,我不太喜欢上思政课,老觉得那种说教和灌输枯燥无味;现在,我总是盼望着上思政课,因为这种‘浸润式’的课堂太有魅力了。”……上完课已经大半天了,山东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许德波还在为自己“开门办思政”得到学生的积极反馈而备感欣慰。他说:“学生的肯定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开门办思政’的信心和力量。”

近年来,该院坚持“开门办思政”,充分发挥校内齐鲁体育文化博物馆的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精心打造“浸润式的思政课”,引导学生既当体育文化的学习者,又当体育文化的研究者;既当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又当体育文化的践行者,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开创了思政改革的新局面。

深入挖掘体育文物背后的故事,

增强学生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斗志

齐鲁体育文化博物馆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每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前被外国列强抢去,新中国成立后又得以回归的文物更有教育价值。“讲好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该校党委书记王毅对此体会颇深。

在博物馆近代厅展柜里有一尊“元代木雕力士像”。它身躯矮胖,肌肉丰满,耸肩缩头,身体下蹲,两腿屈膝,两手呈抓握状,双目凝视前方,显露出负重之态。

从表面观察,很可能得到的印象是“我国举重由来已久”。但是,当从文物背后的故事去挖掘、去讲述,其视野和效果就大不一样。因此,在“同城大课堂”——“五三惨案”专题教学中,该校引导学生成立体育文化研究团队,挖掘和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如今,每当有新生来馆参观,都会在此尊“木雕力士像”前驻足停留好久,倾听体育文化研究团队演说它 “背后的故事”:“经专家考证,该木雕为元代遗物,是当时济南城重要的建筑饰件。‘五三惨案’时,该木雕被日军抢走,1956年由日本友人送还。现在,它已经成为日军侵华的一件证据。”

同学们听后义愤填膺,纷纷在博物馆留言簿上奋笔疾书:“铭记历史,牢记使命!”“发奋读书,振兴中华!”

潜心研究文物本体的价值,

增强学生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信心

在博物馆古代厅展柜里,有一件特别引人注目的体育文物,其“皮革缝制,形似皮球”,它就是蹴鞠。为了探究足球的起源地,体育文化研究团队查阅和梳理了大量资料,而且到淄博等地做了调查和人物访谈。

2004年7月15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开幕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亚洲足联秘书长维拉潘宣布:“国际足联和亚洲足联已经确认,中国的淄博临淄为世界足球的起源地。”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在随后举行的亚洲杯开幕式上郑重宣布:“在国际足联10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通过对足球历史的研究发现:足球,起源于中国一个叫临淄的城市。”

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亚洲足联主席哈曼、秘书长维拉潘及中国足协领导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临淄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上的展览并欣然为刚刚依据史料开发制作的临淄仿古蹴鞠签字留念。

每当体育文化研究团队讲起以上历史,来参观的学生们脸上都写满了自豪,有的会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文物从历史深处走来,满载着文化记忆。通过潜心研究文物本体丰富的价值内涵,能触摸到中华文化脉搏、感受到中华文化魅力、汲取到中华文化精髓,增强了学生们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信心和力量。

着力搭建 “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增强学生振奋精神自我激励的动力

在博物馆现代展厅的墙壁上,有一组让人看后颇为感动的老照片。它记录了新中国体育如何打破世界纪录的历史画面,再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体育、鼓励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温暖场景。

第一张照片记录着山东体育学院知名校友、世界跳高名将郑凤荣打破世界纪录的瞬间。她是新中国体育运动史上第一个打破田径世界纪录的中国运动员。那是1957年11月17日,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郑凤荣的“惊人一跳”打破了由美国黑人运动员麦克•丹尼尔保持的世界纪录。

2019年9月19日,郑凤荣受邀回到母校。她在参观齐鲁体育文化博物馆时,又一次看到这一组珍贵的照片。这位82岁高龄的老人,望着这组老照片沉思良久,然后讲起了“过去的故事”: “1957年10月20日,中苏友好田径赛正在进行,我在赛前休息的时候,突然有人来对我说:‘周总理来看比赛了,你赶快提前准备。’当时,我有点蒙,‘不是还没轮到我吗’,说完便上了场。但是由于时间仓促,再加上激动和紧张,没有跳过预定目标,心里十分难受,我就抱歉地对周总理说:‘我没有跳好。’周总理却鼓励我说:‘你还年轻,时间长着呢,你一定能打破世界纪录。’说完,周总理还笑盈盈地送了一束鲜花给我。要不是站在一旁的贺龙元帅说了句‘总理给你鲜花,你就拿着嘛’,当时只有20岁的我还真有些手足无措呢!总理的那句话成为我强大的精神动力,我天天拼命苦练,鞋子都磨烂了。27天后,我真的实现了打破世界纪录的梦想!——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搞体育,没有精神是绝对不行的。”

郑凤荣声情并茂的讲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他们纷纷请求合影和题词。面对这种热烈的场面,郑凤荣深受感动。她挥毫为母校题词三幅:“祖国荣誉高于一切”“超越”“为国争光”。

开门办思政,行走铸灵魂。山东体育学院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 打造“浸润式的思政课”,拓宽了教育渠道,丰富了教育资源。博物馆成为“大课堂”,教师成为“大导演”,学生积极争当“讲解员”。这种“浸润式的思政课”改革,从机制上实现了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