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今年继续遴选和建设全国近视防控试点县和改革试验区 山东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 以“速度力度”传递“民生温度” 我省研讨教育评价改革落地策略 新闻资讯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期间我省教育高质量发展情况

山东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

本报讯(记者 管恩武 孙荣光)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11月17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邓云锋;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白皓;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戴龙成介绍了教育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邓云锋在会议发布词中介绍,我省教育事业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全省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

邓云锋介绍说,基础教育稳居全国第一阵营,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从2015年的81.97%提高到2019年的90.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个百分点,普惠率达8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9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15年的97%提高到2019年的97.7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94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2015年的97.36%提高到2019年的97.6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15个百分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在全国前列,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在我省落地实施,取得重大突破,达到了“起步成势”“一年成式”的目标。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5年的48.06%提高到56.7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15个百分点,进入普及化阶段。

在发布词中,邓云锋主要从6个方面概括了“十三五”时期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情况。

一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机制不断完善。我省持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我省深入实施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改革,推进思政课改革“六大行动”,在全国率先分类编制高校学科专业、中小学学科德育方案,立项建设网络文化室、心理健康示范中心、资助育人“助翔行动”等重点项目,推动形成“三全”育人格局。我省突出山东特色,在全国率先开设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程,组织编写沂蒙精神教材和海洋文化读本,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沂蒙精神弘扬和海洋文化教育工程,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提升人文素养。

二是多元评价、分类录取,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作为国家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我省积极探索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考招生模式,构建了具有山东特色的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分类考试制度体系,实现了“新高考”的平稳落地。社会对高考综合改革正面评价达94.1%,教育部予以充分肯定。

新的夏季高考制度取消了文理分科,提供20种考试科目“套餐”,实行“专业+学校”志愿模式,建立了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取机制,有效引导了高中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选课走班制度,对高校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今年,夏季高考普通类第一次填报志愿本科计划完成率达99.99%。我省深化了春季高考考试制度改革,完善技能考核办法,健全“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春季高考招生模式,为中职学生对口深造提供了更多机会,职业教育吸引力大幅提升,“职校只能招收低分生”的难题得到有效破解。

三是普及普惠、平等全纳,基础教育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我省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从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补齐基础教育的短板:扩大资源供给,让幼儿入园不再“难”;“大班额瘦身”,让城镇中小学不再“挤”;兜住公平底线,让弱势群体不再“弱”;开展托管服务,让家长课后不再“等”。

四是分类管理、分类建设,高等学校特色发展初见成效。我省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整合组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积极筹建康复大学,成立尼山世界儒学中心,3所职业院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省部(局)共建13所高校,省市共建9所高校,5428家企业参与高校办学。我省深化高校分类考核与分类管理改革,启动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双高”建设,着力破解山东高校“山多峰少”困境,逐步扩大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高校整体办学水平明显提升。

五是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职业教育“山东模式”初步定型。借部省共建国家职教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的东风,激活山东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池春水”,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如搭建“职教高考”、五年一贯制和专升本等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各学段标准;制定全国首个混合所有制办学文件,立项40个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认定首批142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等等。

六是固本培元、强师惠师,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走向深入。“十三五”以来,我省师德素养更高,队伍结构更优,改革激励更强,待遇保障更好,形成“山东模式‘10条经验’”,被教育部在全国宣传推广。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