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杏坛 高峰莫言:红高粱文学之源 左 镰

第8版:杏坛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杏坛
08

高峰莫言:红高粱文学之源

□ 徐从芬

红高粱文学蓬勃发展

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红高粱文学现象”是发端于高密的独特地域文学现象。“近年来,高密作家们百花齐放,人才辈出,宛如星河灿烂,老中青逐渐成长起来。特别是中青代小说家,作为后起之秀,铆足了劲儿一路向前,后生可畏。前车后辙,继往开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不是偶然诞生的,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文脉在历史长河里是流动的、传承的,流到今天,有新生、有变异。我们围绕‘红高粱文学现象’进行深入交流研讨,请大家畅所欲言、不囿局限。”莫言研究专家、山东大学教授贺立华主持时开门见山,诚恳动员。

籍贯高密的山东省莫言研究会会长、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杨守森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对“红高粱文学现象”的关注和挖掘。他指出,近年来,高密涌现出一大批本土创作者,由此形成的“红高粱文学现象”令文坛瞩目。“许多有才华作者的涌现,形成了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大大提升了高密文化,让它成为有文化吸引力的城市。文学创作要有自己的特点,人生文学化的追求,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目的,创作首先源于自我的冲动,使人生更多一些亮丽的色彩,用诗意温暖自己的人生。” 杨守森认为,这种文学现象的出现无疑是高密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它既得益于莫言的影响力,也与高密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有深度关联。

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掖平将“红高粱文学现象”的出现归结为大地根性。她认为,从莫言的文学创作到如今已初现繁荣景象的“红高粱文学现象”,始终体现为一种既有具体鲜活的区域特色,又有人类生存共同支撑力的大地根性。“这种根性在高密作家诸多小说、诗歌、散文文本中,以雄强勇武的生命力,以汪洋恣肆的爱之本能的抒写与表达,敞开了生命之所以高贵,之所以值得珍惜、值得自强的全部奥秘与理由。如莫言的《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如邵纯生的小说、阿龙的散文,文本内部的光明与黑暗的纠结,善与恶的撕裂,形成了丰厚的张力。这种根性以高度的自信,给高密作家以坚实的支撑,使从莫言到现在的高密作家在创作中大胆创新。”李掖平总结认为,“红高粱文学现象”在不久的将来会生长为一片繁茂的文学森林。

山东大学博士王朱杰从地方性的角度对“红高粱文学现象”进行了诠释。他认为,“红高粱文学现象”之所以蓬勃发展,在文化界产生越来越多的反响,根源就在于它的地方性。“具体有三个层面,一是作品的现实性,对历史现实或社会现实的直面和拥抱;二是作品的普世性,作家应该在回归故乡的同时超越故乡,在地域现实的基础上传递普世性的人性内涵;三是作品的地域特色,创作者应该将地方作为经历世界的据点和起点,将自我从‘这一群’中萃取为‘这一个’。‘红高粱文学现象’一定会像文学史上的京派、海派、山药蛋派、陕军那样,在文坛上开拓出自己的疆域和版图。”

红高粱文学发展

“有高峰,无群山”

莫言是中国文学界的标志性人物,更是高密文学不断发展、开枝散叶的精神引领。贺立华认为,“红高粱文学现象”的发生发展,首先在于莫言的文学创作成就,激励和引领着当地越来越多的文学爱好者走上文学之路,让他们学会以文学的眼光去关注这片土地。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传统文化优势,借助莫言的文学影响力,多年来,高密打造出了独特的“红高粱文化”品牌。

据了解,高密现有文学创作者3000多人,截至2020年出版了37部文学书籍,在国内重点刊物发表作品600多篇。每人写作经历不同,但是共同之处是对文学的执着、对文学性的追求、对朴素真实的追求。近年来,高密籍作者出版图书80多部,借助新媒体的发展,高密作家们建立了上百个个人自媒体平台,传播的便利催生了文学写作的热情,使高密文学更加蓬勃发展。

高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魏征认为,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高密文学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在首届“红高粱文学现象”研讨会的推动下,2020年又有很多佳作出版、发表和获奖。高密“红高粱文学”全面起势,成为具有高密特质、国内知名的创作新高地。

虽然“红高粱文学”呈现蓬勃发展的状态,在某些领域也取得了璀璨的成果,但交流碰撞下来,众专家表示,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红高粱文学发展呈现“有高峰,无群山”的局面。

“‘红高粱文学现象’的形成,离不开一定数量的作者群、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品。高密有大规模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群体,但是现在只有莫言这一座高峰,还缺少群山,只能先研究文学现象,再逐渐形成一种学派红红火火的理想目标,进一步发展的目标是形成像清代高密诗派那样的文学流派。”杨守森表示。

作为一名高密本土作家,现担任高密市作协主席的张宏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想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说,莫言老师吸光了一个地域的能源,对于后来的写作者是一种掠夺,大树之下无草。这是对未来的担忧,我们看不到这种论调的结果,也没有感受到什么影响。我个人认为,生活的土壤中能源是无尽的,就看能否有能力吸取到,能否写出好作品,每个人生活经历不同,感悟不同,它们都是个人特质的书写资源。”

探求“红高粱文学

现象”承续之路

如何集作家之力凝聚成红高粱文学蓬勃发展的一盘棋?如何进一步打响红高粱文化、打造文学高地,形成“既有高峰,又有群山”的局面?众专家、学者从各个角度给出了恳切建言。

从作家创作方面,杨守森提出建议表示:“要不断拓展想象空间,敢想敢闯。有些作家想象力还不够丰富,还缺乏一种像莫言那样的创新精神,就像孙悟空敢于在铁扇公主肚子里拳打脚踢一般。”他认为,“红高粱文学现象”具有3个特点,那就是人生文学化的追求、坚忍顽强又潇洒旷达的生命精神,以及鲜明生动的高密地域特色。对此,高密作家在做好继承、发扬的同时,也应该走出所闻所见所感的现实拘囿,进一步开拓想象空间,像莫言那样挥洒飞扬不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文坛贡献更多的精品力作,使“红高粱文学现象”呈现出群山连绵、植被繁茂的气象。

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院长张红军从文化演绎与文学经典的生成与传播角度解读了红高粱文化带来的启示。他认为,红高粱文化节主要是因一个作家而生,进一步讲,是因一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经典小说而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文学经典的衍生物。《红高粱》这部小说当初被改编成电影,可以算作其走向经典之路的第一步。20多年之后,电视剧《红高粱》的出现,既是它已经成为经典的重要标志,也是其进一步被经典化的必由之路。正是因为有了电影和电视剧《红高粱》的热播,有了红高粱文化节的隆重举办,才催生了广大观众去阅读原著的冲动。如此看来,经典的被不断演绎,哪怕是基于商业原则的娱乐性消费,也并没有那么可怕,同样可以被理解为经典生成与存在的一种方式。

从文学创作背后应坚守的文化立场上,山东大学教授、莫言与国际文学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丛新强结合莫言新作的解读给出阐释。从2012年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隔五年的“间歇期”,伴随着2017年9月开始陆续问世的莫言新作,莫言研究引发新的关注。丛新强认为,莫言的新作仍然聚焦故乡人事,扎根于高密这片土地。除此之外,莫言的创作还建立在文学经典和人类文明的基础上,并以此作为精神资源。“《等待摩西》中,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马秀美永不放弃、永远等待,不能怀疑其基督信仰的真实意义。《诗人金希普》于嬉笑怒骂的表层叙事中又寄寓着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儒释道传统精神的终极表达。《红唇绿嘴》《火把与口哨》等作品承续此前的诸多文本,再次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致敬。”他认为,在同质化时代的今天,文学创作的背后坚守什么样的文化立场,莫言带给大家重要启发。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宁明从海外传播的角度对海外莫言现象进行了描述,并指出了作品海外传播时应注意的问题。她指出,海外读者普遍将中国作家作品视为了解中国的一面窗口,中国作家多变的写作风格容易引发关注,但以故事为中心的叙事方式及中国悠久复杂的历史背景往往造成理解的困难。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文学作品既要彰显异质性的民族特色,又要关注人类普世性的问题和共通的人性。

著名作家、山东作协原副主席赵德发从创作角度谈了莫言对自己的影响。他介绍,1988至1990年在山东大学作家班学习时,莫言的早期作品给了自己很多启发,尤其是《红高粱》,其中展现的历史观使自己重新审视沂蒙山的往昔生活,并有了新的发现与体悟,从而写出了短篇小说《通腿儿》。莫言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在《大家》杂志发表及获奖后,直接影响了他《缱绻与决绝》在该刊的发表。最让其佩服的两部小说是莫言的《檀香刑》和《生死疲劳》,体现出莫言对传统文化的运用,点石成金,出神入化。他表示,将以莫言为光辉榜样,不断开拓自己的文学疆域。

深挖莫言文学富矿

点亮红高粱文学“诗和远方”

今年以来,高密市秉承“文学的故乡”理念引领,深耕莫言文学和红高粱文化,做优资源文章,放大品牌效应,加速产业发展,全力打造红高粱文旅小镇,高起点规划莫言文学馆、诺贝尔文学主题公园,加快构筑莫言文学实景王国,着力建设世界文学旅游目的地、“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示范区、中国首个文养小镇,加强对莫言文学的研究。红高粱文学的“诗和远方”新篇章进一步被点亮。

实际上,发挥莫言文学的“头雁效应”,深挖其文学富矿,做活文学推广,相关机构和一大批专家学者这些年来一直没有停歇脚步。

2013年12月,山东省莫言研究会正式成立。这一研究会不仅推动了莫言文学创作的学术研究,也吸引了更多人关注莫言文学创作,提升读书热情。传递书香,省莫言研究会积极参与主办各种学术研讨会、座谈会以及读书会等活动。

山东省莫言研究会主办的“红高粱读书会”,由莫言先生亲笔题名。它扮演着文学开门人的角色,从讲座首期山东著名女作家常芳分享“一个女性作家的战争视野”,到山东女子学院副教授程春梅畅谈女性运动与女性研究,讲述“女性的力量在于温柔的强大”,再到文学博士代廷杰讲述“当‘孔子’遇上‘萨特’”,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教授宋尚桂讲解“心理学与社会生活”,丛新强教授主讲“从鲁迅到莫言的精神传统”……“红高粱读书会”每月举办一期,至今已经开展了12期,品读范围涵盖以莫言为代表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名篇佳作、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儿童文学等。读书会的主题,并不局限于莫言的作品。高校学者教授及企业家群体积极参与,共同歆享文学,已然打造了一个新的“文学高地”,成为新的文化品牌。

10月31日,由省莫言研究会与山东大学莫言与国际文学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的“莫言与文学研究新问题座谈会”在济南莫言文学研究资料馆举行。这也是莫言文学研究资料馆建成使用后第一次对外接待。丛新强教授、宁明教授携众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在馆内畅所欲言。参会学生表达了对馆藏莫言旧居木刻画、莫言书法作品与莫言小说海外版本的欣赏与惊叹。座谈会的成功举办既有利于培育文学研究新生代积极走动、加强沟通,也为推动山东莫言研究继续向前发展涵养起新生力量。

由山东寰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入建设的莫言文学研究资料馆,历时近一年筹备后,于今年7月建成,与高密莫言文学馆相呼应。莫言文学研究资料馆通过莫言文学研究综述,莫言影、视、剧,文学生活撷英,笔墨艺术人生等4个版块,重点呈现获诺奖之后莫言文学创作的特点、影响力、莫言研究的重点方向成果及莫言作品的影视化改编、莫言文学生活故事等内容。在这里举办相关学术研讨交流活动,显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莫言文学”这只“头雁”,为高密红高粱文学的振兴以及蓬勃发展,乃至整个山东文学甚至全中国文学的发展涵养起“源头活水”,聚心聚力聚魂聚志,为文学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们相信,红高粱文学在未来也必将揭开崭新的篇章,“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雁阵效应也许就在不远处。

莫言先生部分著作

2012年,莫言(中)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