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叙事 项目化学习让思政课更有亲和力 随手带一支红笔 社会热点与作文资源 绿T恤 白校服 “我给麦苗儿来浇水” 教育就在我们身边 “同写共赏”共成长

第5版:教育叙事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叙事
05
【思政课堂】

项目化学习让思政课更有亲和力

□ 青岛太平路小学 刘晓娟

今年2月间,我校四年级的教师们关注到了日本发往中国的援助物资包裹上的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等动人的诗句,将其开发为一节特别的项目化思政课。

“老师,我发现,当远在他乡,思念亲人的时候,我们会吟诵‘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当送别好友时,我们会吟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通过简单的几句诗,学生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不仅影响着华夏儿女,也影响着全世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发现每一首诗词的背后都蕴藏着一段故事、一段历史。而古诗词的魅力也便在这搜集、吟诵、体悟中得以深入浅出地展现。

“我还发现,在伊拉克向中国运送的物资包装上也有李白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伊拉克人民在表达祝福:相信总有一天,中国能战胜这次疫情!”瞧,学生们的思路打开了,他们对古诗的理解也因这份情更加透彻。

“如果还有一个国家想请你帮着在捐赠的物资包装上写一段话,你会引用哪句诗呢?”这个趁热打铁的问题瞬间变得立体起来。带着这份友好而温暖的情感,学生们开始广泛搜集、倾情吟诵,并表达出自己心底的那份善、那份真、那份“明月何曾是两乡”的无价情义。

例如,在这节思政课上,我们进行的主题是“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上好思政课,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创新方式方法,让思政课有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进而让学生喜闻乐见、受益无穷。项目化学习又称“基于项目的学习”,即基于真实情境、问题化驱动的项目化学习,以多学科、跨学科甚至超学科的形式展开,追求的不是唯一答案。学生在驱动性问题的引导下,将知识运用于新的情境,以解决问题。项目化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学生会在挫折和失败中体验、欣赏、包容和成长,锻炼自己将来走上社会、与他人合作共事的必备品质。

学校组建了6个学习项目研发组,研发“疫情中的我和我们”系列项目化学习,包含“了解新冠肺炎,学会自我防护与情绪调适”“深入探究疫情,提高认识水平与责任担当”“共情中成长,形成家国情怀与奋斗精神”3个阶梯,并细化为“新冠病毒知多少”“大病毒、小游戏”“疫情与自然”“疫情与社会”“祈福武汉”“懂得感恩”六大版块,包括《打败新冠病毒小怪兽》《震惊世界的中国效率》《谢谢你为武汉拼过命》等40余个小项目。这些小项目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引导教师、家长、学生三方了解疫情,通过项目化学习深入体验,探究疫情背后有巨大教育意义的人、事、物,最终达到共情,让灾难见证他们坚定成长的足迹,让不幸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例如,一年级的项目化学习《打败新冠病毒小怪兽》,融合了美术、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通过阅读绘本《一个叫新型冠状病毒的坏家伙的故事》,学生们认识了病毒的来源和传播途径,懂得了保护自己的重要性。然后,教师让学生动手设计制作“打败小怪兽”游戏,绘制小怪兽的形态,制作打击小怪兽的不同武器,完成打败小怪兽的过程。生动的情境体验、灵活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打破未知,学习科学知识,认识和敬畏生命。

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是学生精神家园的培育者、呵护者。我们无法出现在防控疫情斗争的第一线,但愿做照亮前路的一盏灯,用项目体验跨越障碍,用亲和力触动心灵,引领学生学习,让学习成为更加美好的体验。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